如师父所说:“内针不在针”。那么黄帝内针之所以能够通过一根小小的不锈钢针就可以在给患者治疗时达到桴鼓之效,主要秘诀在哪里呢?下面说说个人践行上的体会。
“内针是至简至深之法”,至简之处在于通过六经辨证及四总则(6、3、2、1)随症下针施治,以此来运用天道规律实现阴阳平和(平人者不病也;阴阳自和者必自愈)。至深之处应该在“心”的层面考虑,记得刘力红老师在谈“痛”与“通”之间的概念时讲过:人有身病与心病之分,身病即把身体经络气血调通了便可治愈;而心病则需要把心调通了才能治愈。由此可见,人之疾患几分在身?几分在心?
根据以上理解简单说说我对中医“望、闻、问、切”四纲在内针践行中辨证及导引上的作用。
【“望”】~观察,审视之法。医者可以通过这个过程来观察患者的患处、面色、神情。察其患处以知症在六经何处;察其面色以知气血状态(此处所指面色并非单指面部,而是理解为机体表面之气色);审其神情以知患者内心反应。从而做到内心有数作用以辨证导引之机。
【“闻”】~耳听,鼻嗅之法。医者可以通过耳听与鼻嗅的过程来获取患者主诉、声音、口气反射出来的信息。听其主诉以辨患者体症在何处,心病有何因;听其声音以察患者中气盈虚状况;嗅其口气以感患者脏腑内在机能表现状况(此处所指脏腑并非对脏器的考虑,而仍为内在机能辨症)。从而做到内心有数作用以辨证导引之机。
【“问”】~盘问,反问之法。对于内针学人来说,这个过程非常重要,通过盘问与反问的过程即可了解患者对症状的更多描述信息,同时可以帮助患者明确症状具体区域及感受,更能有效帮助患者自己分辨出哪些症状在身?哪些症状在心?
* 盘问其症状反应(内针对症状总结概括为:酸、麻、沉、胀、痒、痛、冷、热等机体反应,加之失眠、胸闷、心慌、皮肤暗斑、二便异常…等等都视为症),以此帮助患者明确症状感受程度及所在区域(在此过程中让患者明确当下症状感受及区域也是下针前很重要的导引步骤,对于下针后再让患者关注患处的导引效果至关重要)。
* 反问其症状反应与内心反应让患者明确身体上的症状是哪些反应,心理因素有哪些。(通常对于很多患者而言,其身体上的症状并不严重,通过内针法则只需要指针便可解决,但往往不能得到彻底的症状解除主要在其心。)面对患者若能在这个过程中处理好,则在下针施治前已经事半功倍!
【“切”】~以指触摸。内针讲的是随症治之,在这里所用的“切”并非诊脉的操作手法,而是以手指触摸患者患处来为患者查症确定患处区域、明确症状反应(对于异性患者特殊部位除外),通过“切”的过程同样是实现辨证及导引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
综合上述,只是我在内针实践过程所尝试体会的一些拙见。若将“望、闻、问、切”作用于临床实践中,则无先后顺序,亦无步骤延从,只在“见机行事”间或许同步完成辩证与导引。
“大道至简”!师父在每一次传讲课上都会特别教诲学人们要“守住简单”,我的内针践行路上正是不断临床实践内针理法于患者身上见证如雪污、如拔刺、如解结、如决闭之效,亦是漫漫从自身体悟何谓“至简至深”之道的一场修行。
我的践行当下体悟:“人之体生于天地,和于阴阳,医者易医;心之境存乎太虚,难以测度,惟患者君火明后而可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