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永远在路上

“作家”永远在路上

文/石岩磊

        经常有网友称我为“作家”,我对此总感到有些惶恐,便想搞清楚到底什么人才有资格获此殊荣以及这一称谓的由来。查阅资料得知,“作家”是指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很多时候会被用作一种客套的敬称,或作为提高自己身价的标签。这个词汇最初是管理家务的意思,唐朝以后演变为在文学艺术上成绩卓著者。

        我从未自诩为作家,就不存在自我标榜之嫌,看来大家伙许我这个头衔多是出于客气吧,诚惶诚恐的心便安放下来,但我还是不敢贸然接纳这一称呼,因为自己仍觉得它高不可攀,是个极其崇高的荣耀。相对来说,我能接受的名称是“作者”,或是“文学爱好者”。

        自从2015年开始在微信上坚持每天写一篇短文以来,我已经连续1500多天不间断地推送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所感所想,能够坚持不懈地写作,一方面是由于创作给我带来无穷的快乐,看着头脑中混沌的想法通过文字变得清晰有调理时,内心会有种无法言说的欣喜,另外也源于众多朋友们的支持和厚爱。

        我和常原平老师素不相识,但他给我的每篇文章作诗点评,令人敬佩有加;中学校长殷玉林先生时时关注我的文字,不断为学生送来勉励和寄予厚望;更有许多网友在早晨等着看我的最新作品,如果发送晚了,他们会关切地询问原因。我就像是个做早点的,一些朋友吃惯了这里烙的大饼和摊的煎饼果子,会早早地等着品尝新鲜出炉的熟悉味道。

        好友的鼓励和垂青只是我钟情于文字的外在助力,让我持之以恒写作的根本动力还是我们文化传统上的“修身、齐家”理念。在将思索付诸笔端的同时,我得吸收大量的国学经典和各类知识,学习中我变得越来越沉静,物欲的诉求渐渐淡化,而内心的澄澈愈加清晰,就犹如在攀登高峰,爬得越高空气越是洁净,眼界也更加开阔。

      虚名好似人们身上的华服,虽艳丽无比吸人眼球,但它遮不住空虚与颓废,真正的气质来自脸上的自信和眼神中的睿智,涵养与素质不是金钱堆出来的,而是用诚信和仁义修炼来的。“作家”的美誉并未让我飘飘然,因为自己深知所有的敬词彰显的是送出者的谦恭,如果想要让自己保持清醒头脑,也许最好的回答是:我会不断朝这个方向努力的!

          2019.3.16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四) 险越雷池 接连几天,离镜日日陪伴我,仿佛眼中只剩了我一人,对我关怀备至,除...
    呼延觉罗花落阅读 555评论 0 0
  • 小程序不支持background-image 加上直接路径的形式 你只能使用经过64位转码的格式。 请使用一下的形...
    大雄爱静香阅读 536评论 0 0
  • A 坦诚的家庭教育服务最可取,恐吓式家庭教育指导要摒弃。 当下越来越热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有的“专家”显然忘记了...
    褚庆洋阅读 314评论 0 1
  • (一) 东越天香谷。 唉,一个丐帮的江湖浪子,怎能配得上你? 他待我极好,这便够了。 若七日之内,他能夺回我族被盗...
    受过伤的振羽阅读 391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