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正看了金观涛教授的《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才对于这句话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我们有很多知识并不知道,知道了之后就能够马上领悟形成道理吗?
不可能。
这些书是作者耗费了很长时间才写出来的,比如一年、两年,甚至一生才写出来的书,我们能说我们看了一遍就说,我们知道了,懂了,这可能吗?
我的思路是:知道了这些知识,然后把它搞懂搞,懂之后形成了系统,这个时候才说这是个道理。而至于把这个道理真的搞懂了,还需要时间。
这一部分还是在自己的内部进行的一系列改变。
那外部呢?
如果我们真懂了这些知识,那就要去做事,运用这些道理了。
在运用的过程之中,实践才是检验我们是否真懂了这些道理的唯一标准。
所以,有些道理我们认为我们懂了,当做起事来才明白,我们其实并没有懂,我们只是以为我们懂了。
并且,在我们做事的时候就牵扯到外部因素了。
而这些外部因素,环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我们能够控制吗?我们的控制力是很弱的。
这就是我们能把事做“好”吗?
“好”的标准又是什么?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在我看来做好了,那么在别人眼中可能没有做好。标准与我的相反。
所以,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与自己的内在标准协调统一。
至于说做好“一生”,那更是非常非常难了。
因为这代表着持续的把事情做对,做好。
而一个人能够一直保持正确吗?
一个人犯错总是难免的,一件事情没有做好,这是多么正常的呀。人的一生是多么的漫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的犯错,又不断的学习,并且正是由于我们犯错才能够更深入的学习,发现了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人的一生犯错、失败是正常的,我们应该以平常心对待。
综上所述,我懂得了那么多道理,就能过好这一生,是一个假命题。
如果想要把自己的人生过得好一些,就要由内而外建立自己的体系,这也就是“输入——系统——输出”体系的建立。
而想要建立这个体系,需要我们一生“持续行动,刻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