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智能手机出现后,我们每天接收的外部信息越来越多。特别是对于像我这样不爱打游戏又不爱看剧的人来说,手机主要就是用来看各类文章和资讯,一天下来不知不觉就会花很多时间在这上面。每到晚上,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大脑中不断闪过很多杂乱的信息,但是想找出真正有价值的确很少。
信息是大脑的食物
手机就像一个大餐厅,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食物,所有人都在后厨拼命的制造食物,然后源源不断的推送到你面前,如果你不加挑选的看到好吃的就吃,吃的时候很爽,但是吃完以后,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你可能就会感觉胃不舒服,长期来看,你会发胖,还会有各种各样的疾病随之而来。
健身过的人应该都知道,健身七分靠吃,三分靠练。健身的人对自己饮食控制非常严格,无论是减肥还是增肌,想要达到预期效果,都是不可以随便乱吃的。
同样,对于大脑而言,我们也不能随便乱吃。大脑进食,也就是信息输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主动输入,另一种是被动输入。
主动输入
主动输入指的是我们为了解决某些问题而主动去获取信息。
比如,最近我们单位组织体检,因为是基本套餐,所以我想给自己加一些体检项目。但是又不知道有哪些体检加项是比较重要的。于是,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先打开了百度,输入了体检加项四个字,出现的搜索结果中前两条是广告,接下来的四条都是各门户网站上关于体检如何正确加项的文章。我把这几篇文章都看了,花了五分钟,但是文章质量很差,我从中没有得到任何有效信息。
于是,我换了一个方法,转向了知乎,搜索体检两个字,出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体检该查哪几项”,点赞数是4.3K,答主在网上找了一个体检项目最全的套餐,然后针对里面的项目逐一给出了自己的评级和解释。虽然这个回答还没有详细到我可以依此来决定做哪些体检加项,但是至少可以让我对体检有哪些项目,每个项目分别适合什么样的人群有了大致的了解,方便我针对某一个感兴趣的项目再做深入了解。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我信息来源有两个,一个是百度,一个是知乎。很明显,百度的信息质量比较差,而知乎的信息质量是比较好的。我们平常在主动获取其他信息的时候,也会遇到同样的情况,不同信息来源的信息质量不同。我按照个人偏好,对自己主动输入时常用的信息来源做了一个梳理。
- Google:搜索质量比百度好太多了,虽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国内上不了谷歌,但建议还是想想办法,花一点点时间就能找到办法的。
- WikiPedia:严谨,所有内容均有可靠的出处,信息可信度高,不需要我们再做筛选,大幅提高效率。同样,建议想想办法访问。
- 知乎:所有的优质信息都会通过知乎点赞机制成为高票回答,所以,知乎的高票回答也是一个经过筛选后的、质量很好的信息源。
- 微信公众号:有一些专业类的公众号,能够长期产出较高水准的文章。
- 经典书籍:能成为经典的书质量肯定都有保证,唯一的不足就是看完一本书需要花费较多时间,不如前面四种方式来的快。
被动输入
被动输入指的是我们在平常工作生活中无特定目的而被动接收信息,比如说看微信公众号文章、看朋友圈转载文章、浏览新闻资讯、逛微博等。
如果说主动输入是我们饿了主动去找食物吃,那么被动输入就是别人把食物送到我们面前来。但别人送来的大部分都是垃圾食品。为了大脑的健康,我也梳理了一下自己平常经常被动接收的信息源,分为两类,一类是低质量信息源,生产大量垃圾食品,另一类是高质量信息源,生产的都是营养品。
低质量信息源
- 新闻资讯APP:每天都有大量无营养的社会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等,我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就被这类新闻所吸引。
- 部分微信公众号:我关注了很多微信公众号,但是真正文章质量能够长期保持较高水准的也就几个,大部分公众号推送的文章并没有什么价值。
- 朋友圈转载文章:朋友圈每天都有大量的转载文章,大部分都是当前热点,只是为了博取一时的关注度,也没有太多营养。
- 微博:大多也是一些无营养的新闻、热点话题。
- 虎扑APP:篮球爱好者的论坛,但是也有很多无营养的帖子。
高质量信息源
- 得到专栏:比如笑来老师的《通过财富自由之路》。
- 少数微信公众号文章:经过自己长期观察,筛选下来的几个定期关注的微信公众号。
- 经典书籍:口碑好的、再版次数多的书籍。
优化信息输入
在梳理完所有的输入信息来源以后,下一步就是优化信息输入。优化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保留高质量信息源,砍掉低质量信息源。
所以,开始行动吧,让我们大脑远离垃圾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