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普通人也要创建个人品牌?做个草根写作者不好吗?个人品牌对于普通人来说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先来谈谈我的感受。前两天在弘丹老师写作社群里,一燃(三月)分享了这样一个观点:在职场中,本职工作做的不好的,很少能在线上做出更好的成绩。
我接触写作时间已久,各个平台、各种写作形式尝试了不少,可还是没有明显的突破。看到一燃分享一段话:
一个上班时开会走神的人,会在下班后认真读书记笔记吗?
一个上班时拖拖拉拉的人,会在下班后鸡血满满地投入写作吗?
答案很明显,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会在写作路上遇到同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本质相同,因为它们出现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本身。
如果一个人的本职工作能做到优,那他一定基本熟悉了这个行业的规则,也有能力适应和进步。比如提高个人技能、时间管理、工作和家庭的平衡、团队意识、沟通协作等等。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里,作者史蒂芬•柯维根据人类长成的规律,作者提出“成熟模式图”的概念,即人类成长的三个阶段,分别为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
依赖期(dependence)以“你”为核心——你照顾我;你为我的得失成败负责。
独立期(Independence)以“我”为核心——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负责;我可以靠自己;我有权选择。
互赖期(Interdependence)以“我们”为核心——我们可以做到;我们可以合作;我们可以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共创前程。
一般而言,个人领域的成功优先于公众领域的成功,也就是说,我们先得修炼己身,然后组队打怪。
为了更加直观,作者的儿子肖恩•柯维把七个习惯用树图的方式展示出来,他把个人领域的成功比作树根,公众领域的成功比作树干,习惯七(不断更新)比作阳光雨露。
不难看出,这七个习惯,由内而外逐步呈现,想要获得公众领域的成功之前,必须先检查自身,调整好自己。
做个人品牌也是一样,如果至关重要的自己都还有许多的问题,那么个人品牌岂不是遥不可及?既然如此,普通人讨论创建个人品牌还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有意义,而且意义重大。如果我们明知道自己有问题却什么都不做才是最大的问题,不是吗?如何修整自己的不足,实现个人成长呢?
打造个人品牌倒逼自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用四个习惯简单阐述一下:
习惯一:积极主动。我们并不甘心自己永远停步不前,可我们无力改变过往,无力改变环境,最容易改变也最能看到成效的就是改变自己。要达到某个目标,首先需要我们心里“想去做”。
习惯二:以终为始。也就是作者指的是整个人生,比如更想要家庭和健康还是事业和金钱,只有找到生命中重要的部分,我们才能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在副业里,我们可以理解为找准定位和榜样,想在这个行业取得怎样的成绩。有了未来自己的画像,我们的路径就会变得清晰起来。
习惯三:要事第一。目标已经确定,那就开始专注最重要的事了。这样才能在写作时不被其他借口和事情干扰,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心。
习惯四:双赢思维。习惯五:知彼解己。简言之,在写作里这两个习惯指的是了解读者需求,实现自我成长和读者有收获的双赢。同样还有团队多方共赢,共同进步。
习惯六:统合综效,打造个人品牌和写作并非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团队协作,这样才能集众家之所长,实现1+1大于2的效果。
习惯七:不断更新。不论是谁,一旦停止更新,就容易失去生气,肖恩柯维将不断更新视为大树的阳光雨露,只有不断更新,才能让个人品牌迈向新的成长之径。
最后,让我们以打造个人品牌为愿景,向更好的未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