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仅仅是餐饮企业觉得美团抽佣高,司机师傅也觉得滴滴抽佣高,电商企业也觉得淘宝系的平台推广成本高,实体企业也会觉得百度竞价排名成本高。似乎所有的线下企业,个体,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会觉得企业的“上网”成本难以接受。
现在的实体经营者对互联网平台型企业既爱又恨。参与其中,推广成本与佣金成本高;不参与其中,看着平台数以亿计的用户与流量着实眼馋。
而对于互联网平台企业。美团们也很屈:“我们是在以每年数亿,甚至数十亿人民币的速度亏损。我们是做企业的,不是做慈善的。服务器成本、带宽成本、员工成本都在上升。企业经营也要为股东负责,我们要赚钱。”
商家认为平台抽佣高,自己辛苦做实体没利润,平台应该降低佣金;平台认为自己亏损严重,佣金不应该降,反而应该提高。貌似双方都有理,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问题出在互联网企业员工的薪金。
相比于制造业企业来说,互联网企业是轻资产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除服务器与带宽成本外,互联网企业的主要经营成本是人力成本。
由于我不看好美团的商业模式和竞争格局,所以并没有跟踪过美团的相关报表。但我猜测,高企的管理费用与研发费用一定是导致美团长期亏损的主要原因。从本质来说,这两项费用就是互联网企业管理运营人员与研发人员的薪金支出。
我之所以说员工薪金抬高了大型互联网企业的经营成本,并不是认为大型互联网企业员工的薪金太高,而是认为其员工太多。目前各互联网大厂的员工规模:百度4万+;阿里巴巴25万+;腾讯员工总数约10万+,其中研发人员6万+;滴滴1.6万;美团约10万+;字节跳动10万+。这样的员工数量,甚至远远高于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企业。
我没有对比过互联网大厂与制造业大厂的单位员工产出。但我觉得,在单位人工产出方面,大型互联网企业相比于制造业企业,恐怕也难言绝对的优势。
对于企业来说,规模越大,员工越多未必是一件好事。企业规模大会给项目管理带来挑战,员工人数多会增加沟通成本与摩擦成本。
分享两个我曾经的两份工作经历。
第一个是海淀区某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据说当时员工8千多,项目非常庞杂,工作过程中会涉及许多跨部门、跨团队协作的事情,有些部门甚至不在同一个楼层,不在同一栋楼,甚至不在同一个区。因此也就会产生许多沟通成本,撕逼、推诿,以及勾心斗角的事情也时长发生。许多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发邮件扯皮,相互之间争夺开发资源与流量资源等地方。感觉项目整体效率非常低下。
第二个是丰台区某纽交所上市企业。据说当时员工2万多。从我的观察和感受来说,公司闲人非常多。工作中经常看到一些程序员闲的发慌,浏览网页、看新闻、看小说,甚至直接玩手游;当时因工作原因,接触一个设计部门的UI设计师,白天上班吃水果,看网站,甚至看视频。一次,临下班时总裁交代紧急任务。我与她沟通,希望她能加一下班,尽快设计一下,后续好进入开发。但是她一口回绝,说下班了,我没有权利占用她的下班时间。然后我就看着她坐在自己的工位上,吹着公司的空调,用着公司的电脑,设计另外一套东西。我猜测她应该是在外面接私活,赚外快。
记得那应该是2016年春天,我当时说了一句自己认为很有名的“名言”:现在所有的互联网一二三线企业,随机裁掉一半人员,员工的工作效率会更高,企业会活的更好。
前些天看过一个吃瓜新闻,某一线上市互联网企业已婚程序员,在职期间与若干女性保持恋爱关系,吃喝、旅行、睡觉一项不落,还完成了在职研究生学业。他每天真正花在工作与项目上的时间和精力鬼才知道,但是他每年60万的薪金我们清清楚楚。
一个前同事在一次聚会时与我分享了他目前所在的企业的事情。他们事业部(位于北京)花费大半年时间开发了一个内部系统,旨在提升员工内部协作效率。在集团年终总结时,发现上海公司做了一个,另外两个事业部也各自做了一个。基本是同样的功能。也就是说,同一家公司的四个事业部,为了达到同样一个目的,各自招兵买马开发了四套功能相近的系统。
许多人或许会感叹,这是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而我看到的是,公司规模太大,管理过于粗放,以至于部门与部门之间完全没有沟通与协作,进而导致企业在不停内耗和重复的造轮子。
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中的企业,对于粗放管理是容忍的。比如曾经的地产行业,总经理的位置上放一只猪,企业照样可以大把赚钱。但在行业出现衰退时,粗放发展的企业是最先跪下的,比如现在的地产行业。
任何一个行业都会经历高速增长到平稳发展的过程;任何一家企业都会经历粗放发展到精细化经营以求生存的过程。只要在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期,甚至衰退期时,行业企业就会开始进入精细化经营阶段。我相信,目前的地产企业,以及未来的互联网企业,都会向汽车等精益制造业企业学习,进行精细化管理与运作。在岗位、人员、KPI,以及团队、项目等各个维度,各个层次进行精益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对于互联网企业,我认为接下来的数年时间里,一定会经历非常惨烈的裁员大潮。许多没有效益的项目,没有产出的团队,没有意义的产品会被无情裁撤。许多技术实力不足,积极性不足,上进心不足的从业人员会被动离开这个行业。互联网全行业企业会首先进行瘦身,随后在若干垂直主业方向上集中发力,精细化运营,深耕细作。那些大而全的巨无霸互联网企业数量会相对稳定,甚至越来越少。
美团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会有更多奢望大而全,或行进在大而全道路上的企业迫于成本压力,盈利增速压力而逐步缩减编制,精兵简政。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一个好的现象。这说明互联网行业正在告别粗放发展、野蛮增长的阶段,进入到企业精细化经营,项目精益化运营的良性发展阶段。
作者:万盟网络_董文浩
链接:https://www.wanmount.com/article_detail?article_id=a59e4a07dfd192a9ef230f1d91610460
来源:万盟网络官方网站
本文系万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独家稿件,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