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
乐平市第十一小学程停停
【教材分析】
《让我自己来整理》一课是《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的第三课。教材以“学会整理”为抓手,重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日常生活整理的好习惯,具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本课分为两个课时,本节课是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把“小伙伴送回家”和“学会整理的方法”,让学生成长为温馨舒适家庭建构者,本课所呈现的是劳动带来的改变和美好。
【学情分析】
小学阶段是儿童品格、智力和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平时离不开各类生活用品、学习用品以及各种玩具。但物品使用后,学生整理物品的意识较弱,也缺少系统的方法指导,进行有序分类,整理习惯仍在养成中。会整理的孩子动手能力通常比较强,也更善于安排自己的生活,能为家庭承担更多的责任。但怎么更科学,更合理呢?一年级的学生普通缺乏方法指导与行为训练,音系需要教育与加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懂得整理自己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的小要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愿意尝试自己动手,乐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能体会到成就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基本学习习惯,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过程与方法】
在交流和个别视频情境示范中学习;在评比、鼓励中纠正;在竞赛、歌谣中巩固;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提高。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整理生活用品的能力。
(2)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难点: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
【教师准备】
事先调查一下班上学生生活自理的情况。
【学生准备】
家庭的相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if !supportLists]一、[endif]情境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让我自己来整理》。
2.出示课本情境图片。
3.问:如果找不到自己的小伙伴会怎样呢?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送“小伙伴”回家)
4.每个小伙伴都有自己的家,我们要把他们送回家,这不,有几位小朋友就迫不及待行动起来了。
5.播放学生整理的视屏(送“小伙伴”回家)
【设计意图】通过教材里情景图小男孩在生活中因不会整理物品,房间里也是乱七八糟,导致自己找不到自己需要的物品,还给家长增加麻烦。通过问题,知道需要把与我们每天朝夕相处的“小伙伴”送回家。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知道分类整理给不仅整洁美观还很方便。
活动二:“整理小能手”好方法推荐会
[if !supportLists]1. [endif]学生提出问题:该如何整理呢?
师:其实,整理这些物品并不难,它也有一些小窍门下面我们召开一个“整理小能手”好方法推荐会。
2.四人一小组讨论,讨论好后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学习,师寻机指导。
3.整理魔法学院的学员展示整理小魔法。(视频演示法)
4.教材中歌谣进行了归纳总结,师生共同唱“整理歌谣”。
5.爸妈有话说。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小能手”好方法推荐会,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整理物品要“定时整理”、在整理物品过程中要“分类摆放”、用好物品要及时“物归原位”等整理的好方法。节奏欢快的“整理儿歌”让孩子们在更进一步的提升总结整理好方法。最后,父母的表扬是对孩子的认可和鼓励。
活动三:养成整理好习惯
[if !supportLists]1. [endif]师:当然我们就这样整理一次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学会及时整理,定时整理,养成整理的好习惯,老师有一个建议,每天和爸爸妈妈比一比,看谁整理得最好就可以获得一个笑脸。一个月后,谁的笑脸的最多,谁就是整理小达人,同学们,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整理就是一个很好的生活习惯,让我们争做整理小能手吧!你们有信心吗?
[if !supportLists]2. [endif]学以致用,在一首《宝宝爱整理》的歌曲中,让学生实践操作整理自己的书包和课桌上的学习用品。
【设计意图】仅仅停留在会整理是不够的,还有养成整理的好习惯,在养成整理的好习惯过程中需要与父母一起参与比赛,这环节设计了“我和爸妈比一比,争做整理小达人”的评价过程来更好的让学生养成整理的好习惯。接着让学生在“宝宝爱整理”的实践操作中,让学生把自己书包和课桌上的文具整理好,让学生学以致用,更好的服务于生活。
三、全课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我们在生活中学会了自己来整理,还懂得了要养成整理的好习惯,知道了定时整理、分类摆放、物归原位的整理办法。相信在同学们自己动手整理的过程中还会发现更多更好地整理办法。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小朋友们,再见!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是以卡通房子造型为主,很生动形象的展示了本课知识与孩子们生活场景非常贴切。屋子里“定时整理”、“分类摆放”和“物归原位”等一些好的整理方法,屋顶的课题“让我自己来整理”和要点“养成整理的好习惯”让本节课重难点突出,既美观又简洁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