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开始,我开始接触社群运营,那个时候还不知道社群运营是个什么东西,就是觉得终于有一群人在一起愉快的玩耍了。以下按照时间顺序对社群的运营进行一下梳理,希望能够给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带来一些帮助。
1、初创阶段
那个时候,我在做在职心理学的研究生论文,需要一些人来帮助我完成心理学调查报告,具体形式是,大家先来听我的几节关于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然后填写一些人生幸福感的调查问卷。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了大量的小伙伴。
能够完成这样一个跨越,多亏了我的第一位社群运营搭档,我是一个不太擅长社交的人,现在也是。在最开始的时候,推广的并不是很好,最少的时候,课程只有两个人来听,好在课程讲的还可以,慢慢的开始有了口碑传博,同时也在豆瓣网站上进行了宣传,慢慢的每次沙龙就都保证在15人左右了。
万事开头难,在起步阶段,一定要有宣传意识,比如使用各种宣传媒体,比如豆瓣、微博、微信朋友圈、微信群、QQ群、单个朋友发送微信。另外要重视宣传渠道,一个好的宣传渠道往往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比如当时的罗友圈。
实践指南:
a、使用全媒体的宣传。
b、寻找意见领袖进行推荐。
c、找到一个合适的产品。
2、发展阶段
在无意间,社群渐渐形成,经过思考,我确定了组织的名字,魔豆计划。专门为小伙伴提供成长服务。我们除了魔豆职业生涯规划课之外,还做了一个罗友霸王课沈阳代理,这是一个全国性的组织,一个专门做各种免费课的平台。我们根据产品建立两个微信群,两个群的人数开始维持在500人左右。
这个时候,我们开始认识到了几个问题。
1、地区性的陌生人之间承诺意识缺乏,如果没有约束,出席率在30%-50%左右。
2、公开课形式的罗友霸王课,缺乏互动,很多人听了一次就不会来第二次了。
3、志愿者的热情很高,大家在一起也很开心,但是没有找到一个系统的反馈方法,来让大家的付出有价值,有发展通道。
4、人数被无形的限制住了,每次最多大课120人,小课20人,微信群400到500人,公众号订阅人数在1000到1100之间徘徊。
5、职业生涯课这个产品过于小众。
6、一直是免费运营,组织者和志愿者都需要自己搭钱,在没有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大多数人无法一起走的更远。还好有小课的不断升级,保证了核心团队的凝聚力。
再谈一下运营一个社群需要什么。
第一,需要宣传负责人,在各种网络媒体上不断的宣传更新。
第二,专门的公众号负责人,负责公众号的运营,每次活动的宣传和总结文案制作。
第三,每次的活动策划以及活动运营团队的组建。
第四,需要资源层的拓展,寻找大众的意见领袖和大家认同的牛人大咖。
第五,需要明确的发展方向或者核心凝聚力。(凝聚力要么是理念要么是成长要么是钱。)
第六,需要爆款的营销方案,进行社群的大规模扩展,如果没有的话,至少通过流行的小方法,不断进行社群影响力拓展。
现在的社群拓展越来越偏向技术化,一个好的创意需要依靠技术来实现了,社群运营到一定程度,想要扩大影响力,就一定要投入资金在技术方面了。
3、盘整震荡阶段
一个社群一旦开始减慢发展,跟其他的公司也一样,各种问题都会浮现出来。为了找到魔豆的发展方向,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尝试。
我们尝试做了魔豆茶话,邀请各领域的小咖进行主题分享。
我们尝试做了一个联合年会,邀请其他社群一起做年会。
我们尝试做了3期训练营,作为职业发展课的新方向。
我们尝试进行魔豆内部组织架构调整,对合伙人制进行了实验。
这些尝试有失败的,有成功的,但是根本上的困境并没有走出。
1、核心产品定位太小众,不符合大众传博规律,在联合年会上,面对一样的流量,我们的转化率最低。
2、做的太杂,什么都尝试做过,影响力不够。
3、没有很好的输出设计,学习书法可以参加书法展览作为一个进阶标志,然后是省级的,全国级的。学习英语演讲,可以参加各级的比赛。我们的社群产品的输出没有很好的平台。如果要自己创造一个平台,目前的能力又达不到要求。
4、对于各级组织者没有一个很好的回馈,导致参与力度缺乏。
2017年解决问题列表:
1、到底是做成一个通用平台还是专项技能平台。
2、组织架构该如何实现。
3、产品该如何确定,务必要保证这个产品有一个明确的有吸引力的升级方向。
4、确认是否收费,以及怎么保证各种组织者的回馈。
以上就是我对魔豆社群发展两年的总结了。虽然过程不算平坦,但在两年的时间里,我在社群发展、社群设计以及个人能力提升方面,还是取得长足的进步的。很多的经验,不在其位是很难有所体验的,一个自发性建立的社群,就相当于一个自创品牌,难度巨大,收获巨大,谢谢大家一路的陪伴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