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社会中生存,就不可避免的需要沟通。
你要上班,需要和领导同事打交道,要维护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就算你并不热衷这些,也需要做一些目标性沟通,例如面试求职、升职加薪等等。
有研究表明,积极的关系是人感到满足和幸福的重要来源。就算偶尔我们也需要一些时间独处,想要自在一点,但过一阵子你又会开始想念与人为伴的日子。
由此可见,沟通不仅是作为一个人的需求,同时也是在社会立足的一项重要能力。
在知识付费的大趋势下,很多平台都推出了沟通类课程,马东团队的《好好说话》,蔡康永的《情商课》等等,这些课程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说明想要提高沟通能力的人并不是少数。
线上课程也是很好的渠道,我选择的是《沟通的艺术》这本书。这本书虽然有60万字,但阅读起来并不困难,也不枯燥,这本书概括了沟通的全貌,并不只是传授一些技巧而已。
作者有两位,分别是罗纳德·B·阿德勒和拉塞尔·F·普罗科特,他们都是教授沟通技能方面的专家,两个人合作出版过多本沟通方面的教材。
那么,沟通这两个字应该如何理解呢?沟通能力只体现在说话技巧上吗?其实并不是这样。沟通不是单方面发送信息,而是不同的参与者交换信息,并以此建立关系的过程。
由此,作者也将这本书分为了三个部分,分别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以及看人之间。看入人里讲的是关于沟通者相关的影响因素,看出人外讲的是信息的发送与接收,而看人之间则主要讲到了关系之间会产生的各种问题。
这三方面分别如何影响沟通这件事的呢?下面是我所学习到的。
1 看入人里:你是什么人,决定你会说什么话
一个活泼的人和一个安静的人,他们与别人的交流方式肯定是不一样的。
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个概念,叫做自尊,自尊这个名词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你对自我价值的评估。比如,有些人拥有高自尊,那么他们会自我感觉良好;有些人是低自尊,他们倾向于看低自己。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种情况。一些人明明外表佳又聪明,但是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却极低,表现得很没自信。还有一些人你并没有看到什么优点,但是他却自信心爆棚。这就是高自尊和低自尊的体现。
而你的自尊高低,当然也会影响到你的沟通行为以及沟通结果。
在喜剧电影《超大号美人》中,主角是一个肥胖、自卑的女生,一次不小心的头部撞击,让她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是的,就只是她个人的感觉,她的外貌完全没有发生改变。但就是在这种全然自信的心理状态中,她得到心仪的工作,收获了爱情,甚至还去参加了比基尼大赛。她的每一个行为都充满了自信,不管是撩汉还是面试,对方都被她的自信感染,最后成功达到目的。
这是我去年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
女主把被撞之前和之后的状态对比太强烈了,从之前整个人都很自卑的感觉,到后来充满了气场和自信。外表明明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因为心理发生了改变。
现实中这种情况也比比皆是。
我在大学时看过一场演讲比赛,有一个女生很漂亮,却很害羞,所以在表演的观感上,并不是很好。而有一位女生虽然在外形上很普通,但是他非常自信,肢体动作丰富,还会穿插一些逗笑的梗,结果她的名次比前面那位高多了。
上面的两个例子,都说明了:
你的心态会影响你的行为,最终会影响你的沟通结果。这就是自我应验预言,简单来说就是事情很可能会照着你所期望的那样发展。
对于低自尊的沟通者,作者提了几个建议。
第一是找到能够给你正向反馈的人,如果周围的人都喜欢比如好的恋人,好的老板都有这些功能,离开那些成天打压你的人。
第二是不要只和那些天资聪颖的人比较,那只会永远痛苦。多和自己比较,记录自己的进步,观察自己的成长。
第三则是改变。只要你有改变的动机,就能够产生改变的行动。
低自尊的人心里很苦,但好在可以通过努力改变。通过努力不断让自己获得正向的反馈,增强自信,最终闭环会从负向循环变成正向反馈。
2 看出人外:表达与倾听
我们的耳朵和嘴巴,就是用来说和听的,在沟通当中,你怎么说,怎么听,也非常重要。如果你以为你说表达的意思,和对方听到的意思会一样,那就太天真了。
有时候同一个字,同一句话,你说的,和他听到的,很可能并不是同一个意思,这种事情常常发生。所以,在语言表达和倾听这两方面,作者总结了一些易产生误解的原因。
我们先来说说语言表达方面的。
关于字词的误解,下面三种应该尽量避免。
第一种是模棱两可。模棱两可的词语会很容易让别人得出其他的理解方式。比如一个护士告诉她的病人说,你不再需要穿医院的睡袍了,病人吓坏了,以为自己不久于人世,但实际上她要表达的是,你可以出院了。所以,你需要使用尽量精确的语言,接收者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也要继续询问。
第二种是相对语言。当你和理发师说我只想修剪一点点,但结果却帮你剪掉了一大截。原因很可能是你们两个所理解的一点点是不同的。再比如你说今晚我很可能去你家,这种也会让人很难判断。所以,最好使用明确的数字,百分比,肯定的语言来表达,这样的沟通才是准确的。
第三种是抽象化。有些人喜欢在简历中使用抽象化的语言,比如在自我介绍中写上,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都很好。这就非常没有说服力,因为没有具体的事例和行为来支撑。抽象化的表述虽然很方便,但过于泛泛而谈。
下面我们再讲讲三个容易在表述上产生误解的表达方式。
第一种叫做事实与意见的混淆。举个例子,当你的朋友忘了你的生日的时候,你直接说,你怎么一点都不关心我。这就叫做事实与意见的混淆。因为,这可能并不是他的意见,如果在这前面加上“我认为”,“我觉得”这样的语句,就不会那么有敌对性了。
第二种叫做事实与推论的混淆。比如,在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你问对方,你为什么要对我生气。可是对方并不一定在生你的气,你却直接得出了结论,这种表述方式常常是争吵的开始。
第三种叫做情绪性语言。也就是带着自己的态度说话。比如以为内向的朋友,你却把他说成胆小懦弱的人。你对这种性格有偏见,所以直接带上自己的态度表述了出来,这种情绪化的语言容易引起别人的不满,让对方难以接受。
说完表达语言方面的误解,我们再来说说倾听。
在沟通活动中,我们大约有一半的时间是用来倾听的。倾听不止是单纯的听这个动作,在听的过程中做到五点才算是完整的倾听过程,分别是,听到,专注,理解,回应和记忆。
很多人都是因为没有做好倾听这一步,最终导致沟通失效。比如虚伪的倾听,自恋的倾听,防卫性倾听等等。为了得到更好的沟通效果,作者提供了以下四点注意事项。
第一是少说话。不是让你保持沉默,而是当对方在说的时候,我们要保持注意力集中。不要过度的抢话,或是把注意力始终放在自己讲的话上。
第二是摆脱注意力分散。避免走神,与别人交流时,要全神贯注,避免一切干扰。
第三是不要过早评断。有些人刚听到对方讲两句话,就开始和对方激烈争辩,或者对对方讲的话不屑一顾,这些都是不好的习惯,一定要听完对方的话再进行判断。
第四是寻找重点。有些人的讲述方式可能不够主次分明,但基本上每个人说话还是有核心观点在的,所以,我们在听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寻找重点。
3 看人之间:如何面对冲突
通过沟通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能永远保持下去吗?答案是否定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变化当中,更何况是飘忽不定的关系呢。
在关系的发展中,冲突无可避免会发生。回想一下和父母,爱人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你会发现,任何一段关系都可能有冲突发生。童话里,公主和王子永远幸福的在一起,但是在现实中,却是不可能的。
正因为冲突不可避免,所以如何面对冲突就格外重要了。正向的面对方式不但能够解决冲突,还可能让关系更加和谐,避免采用防卫的心态应对冲突,那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作者总结出了五种面对冲突的方式。如下图。
第一种是逃避(双输)。逃避可能会很轻松,因为只需扭头走掉即可。但是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方式既不关切自己,也没有在乎对方,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在处理问题。如果是在婚姻中,长期的逃避态度最终会让两人的感情破裂。但逃避在某些时候还是需要的,比如这件事不重要的时候,或者面对的代价要大于益处的时候。最后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二种是调适(一输一赢)。这种应对方式秉持的是“按照你的来”的方式。这种处理方式更关切对方的感受,比较少在关切自己的感受。当你发现是自己在犯错的时候,可以采取这种方式。
第三种是竞争(一赢一输)。这种方式是调适的反面,透露出来的是“都听我的”。当你觉得自己必须要坚定自己的立场时,对方可能并不值得你让步的时候,你就可以采取竞争的方式来应对。
第四种是妥协(部分双输)。这种方式需要双方都让一让步,牺牲一些东西。比如在商业谈判中,有些时候并不能完全满足双方的需求,但是又确实需要共事,这种情况下,双方都让一小步,也会有一个不错的局面。
最后一种是合作(双赢)。如果你和对方的关系非常重要,或是这个议题非常重要,那么你就要采取双赢的策略,走出一条让双方都能够满意的路出来。这需要你在面对的时候,思考出属于你自己的解决方案。
没有哪一种方式能称得上最好,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看上去双赢似乎最好,但如果是面对挑衅甚至伤害你的人时,逃避就是一条不错的路。
以上。
读完这本书后,我们会发现,成为一个优秀的沟通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考虑的事情很多。有沟通者自身的问题,语言和倾听的问题,还有各种无法避免的冲突等着我们。不过,作者也表示,沟通能力绝对是可以后天炼成的。所以,把每一次困难都当做进步的机会,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长此以往,相信每个人都一定可以能够get到优秀的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