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男朋友和我聊了聊他前一段时间做研究时候遇到的问题。他跟了一位好像不是那么尽职尽责的导师一起做研究,导师没有那么公平,又不是特别的热情。他恰好拿到了一个非常难以取得突破的课题,于是导师基本是任他自生自灭的状态。对他,邮件不怎么回、常常爱答不理的,在他解释背后核心问题的时候导师也一副不感兴趣的样子,只关心结果出不出得来。而对于那些课题极好,有很大概率有成果的人,导师却极为热情,提供一切帮助,带他们去每一个例会。于是男朋友很烦恼,说自己真是不幸运遇上了这样的导师啊。
在安慰他的同时,我也不由得困惑,凭借着积极主动的原则,我们在面对这种事情的时候可以怎样思考呢?于是我想到了区分期待值和目标值的这个思维框架。
我们可以把期待值理解为我对于一件事情的底线。这个底线将会直接决定我对人生的满意度,我必须要实现,不实现会极度不满意的;而目标值是现阶段我们对某件事情可以畅想到的极点,是所谓最高最高的那个天花板,我们能想到的最遥远最振奋人心的那个结果,越高越好。
很多时候,我们都把期待值和目标值混为一谈。在男朋友的例子里,他认为导师“必须要”对他有100%的关心和公平,即使出结果的可能性不那么大也应耐心倾听和帮助。但这其实是一个目标值,是一个极致的要求。 我们不可能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每个维度都遇到完美符合自己目标值的情况。如果真的是这样,可能是我们的目标值不够遥远。再退一步说,如果真的一切都按照自己想象中的那样完美的话,人生可能也没有那种冲破挑战、打破逆境、战胜不可能的成就感了吧!
分清期待值和目标值,我们可以更好更平衡地生活。这种生活的思维可以应用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在学业及事业的晋升上,我想起自己申请暑期实习的时候,也是有一个基本的期待值,因为那是我在自己当前简历背景的情况下,充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可以保证的。但与此同时,我也一定对自己有一个遥远的目标值,那就是那个行业里的最好的最难进的公司,那个别人说“依照你现在的背景基本没戏”的选择。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对自己申请的结果有非常合理的期待值,也有健康的心态。我对“最好的”的那个选择没有限制,这个遥远的发光的星星给了我仰望星空的巨大吸引力,指引我永远积极主动地在有能量的时候就再往前走一步,给予我巨大的方向感。而我合理的期待值让我能够感恩每一个机会,脚踏实地,知道我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在对的道路上,并且有一种活在当下的喜悦和充足感。
我们会看到很多优秀的人,他们对于未来的目标制定的足够天马行空,足够遥远,可能是登月,可能是解决一整个地区的底层健康问题,也可能是改变一个系统。足够向往,足够敢想,才会给到他们向前进的力量。但与此同时,他们的期待值可以很低很低,所以幸福、踏实、感恩,却不永远地停留在一个期待值里。
对于生活,我们有时觉得自己应该感到非常知足,顺其自然就好就很幸福;但有时又间歇性地想要打鸡血实现“雄心壮志”。我们或许会觉得这两种感受是很冲突的。但区分和平衡清楚期待值和目标值,我们会发现,正是这两者的共同存在,才指引我们更好地去实现全面开花的美好人生的。如同龙虾教授在《人生十二法则》中所描绘的在秩序与混乱的交界处,我们才真正过上了创造性的人生一样。
在这里我也提出适用每一个人的两个具体的行动方案:
1. 尝试每天做感恩日记。我们通过开始注意到那些并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来学习感谢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哪怕是非常非常小的美好的体验。在不断地进行感恩日记练习的过程中,我们会开始学习把期待值拉到一个较低的程度,看到生活中很小的细碎的美,这就足够美好和幸福。也因此,我们拥有过最朴素的生活的踏实感。
2. 大胆设定自己的目标值,进行天马行空的十年畅想。我认为,尤其是对于一些各方面比较有规划、比较努力的人来说,可能常常是习惯做一年的规划的。对于零碎的命题,如事业、身材管理等,我们有很现实的清晰的规划,如何一步步到位。但是对于自己的整个人生,并没有想过是否有一个全面开花的美好人生的可能性。《美好人生运营指南》的作者一稼老师在她的课上带大家进行十年畅想的时候说,我们常常高估一年的成果,而忽视了十年的硕果。在十年畅想中,我们要勇敢地选择足够遥远、足够有力量的畅想目标,而不是此刻一眼就可以看到实现路径、觉得没有什么挑战性和生命力的目标。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有最朴素的生活,也有最遥远的梦想。有较低的期望值,也有足够高的目标值。一个踏实、真实、充满挑战、极富创造力的美好人生,大概就是在这样的平衡的交界处,默默开花结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