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不免地在为个人的一些事操心。晚上看了郭红的《长岛小记》,被作者对疫情期间在美一些生活记事叙述所感染。不由地对物质和精神的东西加以思考。活着的好状态是什么,到底应该关注和做些什么,什么才是人最可以满足和快乐的?
人过半百的年纪,所谓的事业和家境都尚可,身体应当还算做健康,让人安慰的是父母身体无大碍,暂时不用操心什么。早晨起来,两位老人已经做好早饭,把家里收拾干净。母亲还要主动帮我叠沙发上的床被(昨晚也是她睡前铺的),我当然得阻止了。和他俩边吃早饭边聊天,思路真算敏捷,今天聊天得出的结论:善良勤快曾经奉献过的人到老了也是容易满足的,自然不会怨天尤人和说三道四。我也不忘重复关照注意安全和保暖,千万不要拿重东西和防止摔跤。父母对生活很是满足,母亲已经七个多月没去住院了,她的感觉不错,手脚和脑子在父亲的带动下灵便了许多,由于父亲腰疼的老毛病又犯了,家里的事情母亲积极地在做。父母现在基本的生活状态就是:简单而低消费,晴的日子出去晒晒太阳,最远的地方就是相互伴着到长风公园。他们继续尽可能努力着自理,生怕倒下给儿女添累。父亲一直强调,希望我不要因为他们而提前退休,我自然也鼓励他们争取健康有质量地活着。
《长岛小记》所展示的是作者和她的作家丈夫以及孩子在美国被疫情所困而不得回国时的一段恬淡而简单的生活经历。它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发现生活中自然的美,家庭人性的美,兴趣爱好和写作的美,一切与物质的富裕并不是十分关联,就如父母现在的生活状态。
人都希望能多赚点钱,有稳定的收入,住上保值而舒适的房子,或有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等等。然而如果一切都基本可以保证,再花费过多的时间精力甚至冒着风险去操作,可能就有些得不偿失了。特别是如果休息和锻炼,学习和兴趣等作息时间都不能保证,那是无益于身心的。同时也是对不起短暂人生的,房子和金银财富肯定是要比人长寿的,这也不是一个人和一个家庭独有的标识。人的价值可以是由地位和财富堆砌起来的,但这样的地位和财富只能表面地展示你活着所谓拥有的享受和名誉,随着你的身体衰老终将归于尘世。历史和现实也无数次证明,人的价值和幸福来源于自我内心持久的满足与认可,它不是欲望的满足和拥有,那是短暂的不可持续和预料的。它是曾经留下甘苦奋斗的美好回忆,它是现实独特智慧的恬淡、责任和创作,它是对未来精彩的憧憬和危机的预见,它更是对世间人生更替的淡然和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