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我带着仪式感送孩子们去上学。
儿子上七年级,回到了北校。家离学校直线距离只有200米,电车还没起步,视线里就已经是校园。今年接送他的压力小了许多,算是松了口气。
女儿读三年级,学校就在小区里,离家不过300米。早晨我送她上学后直接去上班,放学她便自己走路回家。一日三餐仍旧由我负责,日子仿佛又回到了熟悉的轨道。
学习上,儿子依旧省心。他利用午休、课间甚至最后一节课的时间就能把作业写完。放学回家吃完饭,还能去小广场或者明潭公园运动一会儿,节 奏把握得从容不迫。
女儿却更让我费神。这几天她写作业屡屡拖到十点、十一点。无奈之下,我也只好跟老师打招呼,说:“学习上的事,该严就严,该怎么要求就怎么要求。心疼归心疼,但更希望她养成好习惯。”——睡眠要保证,我的心脏也得撑住,终究还是得家校一起努力。
班主任的态度似乎有些微妙的变化。开学前打扫教室时她还主动私信向我道谢,如今沟通却客气了不少,语气不再像以往那么强势,反而让我有点不适应。数学老师没有回复我的消息,不知是没看到,还是觉得不必回应。有意思的是,第二天她也没检查女儿漏做的那项作业,这倒让孩子侥幸起来,以为能“逃”过一次。
开学第一周,总要慢慢适应。好的方面,继续保持;坏的习惯,努力改正。一步一步来,我们都还在调整的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