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的思绪也盈盈绕绕……
前两天,看到电影里的黄牛,想起了~
想起了我的黄牛。

我的家也是一个村庄,但是我的老家和姥姥家不一样,我老家的村庄很大,有几百户人家,村子一眼望不到尽头~
我家的田在村子的最东南方~不多三亩良田,让我家的生活富裕了很多。

我八岁就离开了农村,去了县城生活,爸爸是一名基层法官,那时在临镇的法庭工作,所以我没有上学之前经常和爸爸去上班,那时的镇子里的法庭和派出所的配枪都是下发的,所以我从小就和枪,有着很强很强的缘分,今天要说的是收苞米,枪的事情以后再说,以后再说~。
因为,我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所以,我没怎么干过农活,但我记得五岁那年,唯一的一次,我有记忆的和家里去收玉米,那一年我记得非常的深刻,因为那是我最为一个小孩子,一个刚懂事不久的孩子,比较幸福和快乐的一天,因为那一天,那一天我的身边有爸爸和妈妈,我们一起快乐并且做着有意义的生活……
哥哥比我大八岁,十三岁的他,因为妈妈做生意作为90年代下海的妈妈来说,挣钱是辛苦的,也是忙碌的,她总是在往返北京和家乡的生意路上,加上要朝九晚五的爸爸,初中的哥哥早早地就开始寄宿上学了,他不在家,也就是因为这样,长大后的我,总觉得妈妈觉得更喜欢哥哥。
那~是一清早,大舅从家里赶着牛车,一头黄牛的牛车,老黄牛很壮实,以后我要单独给它写一篇,因为它和我很有缘分,赶着车来到了我家。
我和爸爸妈妈和舅舅一起赶着车,晃悠悠的向地里赶着,老黄牛走的很慢很慢,尜呦呦、尜呦呦的走着。
到了地里,一片黄澄澄有些发白的玉米杆子,干枯枯的,一棒棒苞米挂在上面,比我还高,我都够不到它,孩子的喜悦是难以言喻的,也是没有来由的,我咯咯地笑着,在一垄垄玉米间跑着~~开始干活儿了,他们先是把玉米掰下来放到一个编织袋里,我们那里叫蛇皮袋,上面写着两个字:化肥,其实那时候我也不认识这两个字,我也像个小大人一样,拿起一个袋子,跟在他们后面,捡起他们不经意间掉落的棒子~那片地不大,他们很快就收了很多,他们把装满的子拖到,牛车边上倒进车里,渴了我们就喝水,那是我的水壶是一个老式的军绿水壶,这个水壶我们现在还找得到,那是爸爸当兵转业时候带回来的~山里的井水总是清甜的,咕咚咕咚的,清清凉凉的井水,很是解渴。

傍晚,苞米棒子被我们装到了牛车上,一车带着黄褐色儿穗子的白皮苞米装了满满的一车,爸爸说让舅舅赶着车直接去舅舅家,舅舅家离我家有10里地,因为他们的村子里有一个小磨坊,能把玉米打成玉米面儿,爸爸是拿工资的,所以我家的公粮我记得是比别人家交的少的,可能记错了吧,不太记得了,大舅就说,那就一起去吧~,“妈【也就是我姥姥】炖肉了”,今儿大集,买了点肉,那时候生活在农村的我们不是经常能吃到肉的,那时候我们在夏天没办法储存,只能是村里有人家办喜事杀一只,或者就是每逢初十去大集上买,很久没吃过肉的我,馋馋的,看着妈妈,妈妈笑笑,“行,那就都去吧~”我爸爸骑着他的大二八自行车,舅舅赶着牛车拉着我和妈妈,我们几个慢悠悠的走在去姥姥家的路上~时不时的

Pia!的一声儿,是大舅打出的响鞭,架~喔~喔,不久我就骑上了黄牛背,老黄牛驮着我,拉着车,就这么走着,走着~

我喜欢这样的生活,可是时间匆匆流逝,父母已经年迈,斑白的头发已经落上发梢,我也而立之冠,再也没有了我坐在田边看他们干活的机会,写到这里~经过喧嚣的一天回来,我一直耳鸣,好想回到过去,远离压抑的北京,没有今日的噪躁之音,本来开始写这几篇文章,一直想让自己慢慢地回忆,但一天的压抑还是让我的措辞变得浮躁,希望哪一天我不需要在这样忙碌,我的一家能在田边嬉戏。
故事开始了,以后的故事也会变得精彩,我们一起回忆90后儿时的时光,【祥子先生的回忆】我们一起回忆过去,回味幽静与恬淡,憧憬美好的未来,记得【关注、点赞、收藏、分享】。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