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总结

乌合之众主要分为三个章节来阐述作者的观点

这本书的许多观点较为散乱,没有形成一个系统。

翻译的有些地方不太给力,感觉语法都有些错误,不知道为什么,墨顿的序也没有加上。

简单聊聊。

整本书贯穿始终的对于群体的悲观态度

认为群体是不理性的,受情感驱动的,智商极低的,行动力极强且极易被煽动的。

这些观点,我虽然不认同,但是若是让我评价这些观点,我觉得可以作为入门水平的

1960年的写的书,过了将近六十年,还可以被主流大众所认可,确实有一些经验和观点深刻的指出了群体的特性。但是不可奉为圭臬。

经济学上习惯将所有的个人假设为理性人,以他们做出的决定绝对理性为前提,展开一系列经济模型的讨论。而勒庞给了一个新的角度,将群体的另一面放大化,以此来解释和阐述历史,以及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现象。不能说是对或错,不同观点和角度的交锋会让我们减少偏见

不过,仔细思考一下就有许多漏洞,比如,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高度对称,群体之间完全可以依靠讨论和交流来实现相对理性。

除了对于群体进行探讨,作者还说明了许多领袖煽动群体的方法。

这一部分很有意思,说白了就是对于传播学另一层面的探讨。

有几个点

1,简单,重复,坚定

比如说,这个段子,很搞笑。

两句话就可以引起别人的关注:卧槽!这个段子太搞笑了!笑死我了!真的!

2,加个图

朋友圈常见套路,一句话+图、图上面写着,图不重要,看字。

3,营造一个激昂的氛围

传销,无数群体被暗示


最后,作者对于群体的未来表示担忧。

这里先解释一个概念,群体和种族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区别在于,种族有共识,具体体现为核心价值的相同,而群体没有。

一个文明的建立,就是一个群体慢慢走向种族的过程。

群体中的每个个体会慢慢达成共识,结为联盟,或称为国家。然后随着时间的消逝,这种共识会逐渐消失,个体特征代替群体特征。最后,一群“不同”的人,被制度和疆域硬生生的绑在一起。

而当下中国就是一个没有共识的时代。

不敢,想下去,按照作者的思路接下去会发生什么

但我并不是唱衰中国,作者的逻辑并不严谨,或许在将来,会出现刘仲敬所说的“土豪”来重新产生社会共识。不过这种“土豪”很难产生在普通人中,大概率是红色背景。

最后,简单评价一下,作为科普读物没问题,别太当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乌合之众》的作者古斯塔夫·勒庞是法国人,说到法国是绕不过去革命的,全书的观察基点就建立在大革命之后的过渡时代,群...
    飞青家的斜弄铺阅读 11,061评论 0 0
  • 晨起体重55.6这样看来三天体重没变化了,因为今天不是五点半起的!今天要少吃点! 一日三餐 早 火龙果半个 酸奶 ...
    木青就是我阅读 2,224评论 0 0
  • 效果带来口碑,带来更多的学生,然后再更多的传播。 学而思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1 优秀的教研能力 教学不再依托与某个...
    做个好学生阅读 3,505评论 0 0
  • 7月30日 星期一 多云 夏天店里非常忙,兴好女儿和儿子都很省心,每天按时写作业,读书,背诵古诗,练字。有时还帮我...
    五三班李玉涵妈妈阅读 583评论 0 1
  • “主人,这里怎么只有椅子呀?”小豆豆转身四顾,觉得这间房子似乎有点空,不由奇怪! “因为这是大厅,还不是住房!”星...
    唐仙缘阅读 1,22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