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的核心假设是:尽管专家级水平是逐渐练出来的,但是关键在于受训者必须通过训练掌握更高级的心理表征,才能真正有突飞猛进的进步。
这里的关键词是:心理表征。
所谓心理表征是指我们的大脑在思考问题时对应的心理结构。就是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认知方式。不同的人看到同样的问题,他想到的却是不同的东西。
元认知是对我们的思考过程的思考。我们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在思考,但是很少有人能自觉的意识到还可以去思考“我们思考的过程”。然而正是我们思考的过程,决定了我们思考的结果,刻意练习就是提升元认知能力的过程,我们在元认知的的差别,表现为认知效率与认知深度上的差别。
元认知与临界知识是什么关系?元认知与临界知识,一个是思考的过程,一个是思考的工具。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过程,习惯也就有不同的元认知。
高速型元认知的思考过程是这样的:看到问题——思考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黄金思维圈)——解决这类问题可能用到的规律是什么?比如相关临界知识决定采取的过程。
刻意练习最关键的还不是掌握具体的临界知识,而是要改变我们的思考过程。有意识的运用更高级的心理表征解决问题,提升元认知能力。
如何通过刻意练习来掌握临界知识提升和提升元认知能力?有三个部分。
对基本核心知识画小圈:画小圈这个概念是从乔希.维茨金的《学习之道》这本书中借鉴过来的。意思是持续、刻意地进行大量专注训练。
在认知能力这样的思维训练中划小圈的内容,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对基本概念、临界知识和知识阻塞等关键地方进行反复地探究和思考,直到把这个问题吃透弄明白。
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知识能力单元:我们把掌握的核心知识彻底吃透,就能够和其他相关知识组成一个新的知识能力单元整体使用。
学习水平某种程度上就是拥有正确的底层关键知识的数量,以及调动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综合体现。
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我们对核心概念都吃透,并组合成知识能力单元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用认知框架跟他们联系和整合起来。查理.芒格有一个观点:你必须依靠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这里说的模型就是临界知识框架,就是把临界知识整合起来的认知方式,而一旦掌握了这个思考方式,我们就彻底升级了自己的元认知能力。
以上内容摘自成甲《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