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的故事(九)东大院儿
小留流第119篇
人生在世天天天,日月如梭年年年
富贵之家有有有,贫苦之人寒寒寒
我小的时候,从老人们口中很少听到“中官坟”或“中关村”什么的,而听的最多的是“东大院儿”这到底是怎么个意思呢?
据说啊,海淀镇在清朝已经发展到了鼎盛时期,甭管是北海淀还是南海淀大多都是富庶人家,到处都有达官贵人的宅园儿或四合院儿,当然也少不了生活在这里的土著,只是他们居住区域有所不同。
由于海淀古镇地处西山脚下,镇子西部两大泉水常年奔流不息,一个是玉泉山儿的天下第一泉,一个是万泉庄泉宗庙的28口泉,这两大泉水哗哗的流,最牛的是这俩泉水相相而行各奔南北绕海淀古镇而去。
海淀古镇是真真切切的依山傍水,有钱人在镇子西部万泉河儿畔,购房置地,又修园子又建亭子的,这些庭院儿远借西山近靠清泉,一座座花园宅园儿漂亮的不成不成的。海淀古镇上不仅有名公巨卿、皇亲国戚还有土豪劣绅什么的,当然也有平民百姓。也许正是山水地势的原因,一般来讲古镇西侧多为衮衮诸公,而百姓土著确趋于往东,他们散居在辛庄大胡同、辛庄小庙、八家儿善缘桥还有前官园等地儿,如果再往东便是人烟稀少的荒地和坟地,呐个地方就后来的中关村。
不过当时可不叫中关村,有人说了叫中官坟,其实也不叫中官坟,只有在现在中官园呐个地方叫“中関”。那么中关村这一大片到底叫什么呢?据说啊,很早的时候也不知那个朝代,海淀镇上蹦出一个土豪,在海淀镇东边购买了大片荒地,跟着裤叉下子盖了一个大院子,这院子可了不得,那叫一个大,能容纳好几百户人家儿,由于这大院子地处海淀镇的东边儿,所以叫“东大院儿”这个称呼一直延续到民国,直到我小的时候,老人们还常常念叨东大院儿,如果您查看二十年代的地图,现在中关村呐片儿标注的就是“东大院儿”
如图,这是1928年绘制的海淀镇地图,上面清楚的标注“大东院” 也就是海淀土著口中的东大院儿。从图中我们还能看到,东大院儿东北方向是“正蓝旗”就是现在的“蓝旗营儿”
来吧,说两句现在东大院儿的位置:
我们看到图中呐座高楼是“中关村科技贸易中心”,也就是以前颐宾楼所在地,我小的时候颐宾楼也没有,有的只是荒地和坟地,等我们聊到颐宾楼时再好好聊聊这里。
我们看到中关村科技贸易中心东侧有东大院一、二、三号楼,从这图来看,可见当时的东大院儿是很大的。
有朋友问了,这么古老的东大院儿是干嘛使的呢?其实很简单,说白了,东大院儿就是用来出租房屋的,呐个时候的房子都是砖瓦结构,所以吃房租的房东又叫“吃瓦片的”,整个东大院儿住满了老租户,许多住户祖祖辈辈久居在这里。
也许有朋友问了,干嘛不买房子啊,租房子多没拥有感啊!你看现在人人都想买房子。
其实呐个时候北京城也好,海淀也好,大多数人骨子深处对买房不感兴趣,自然买房的热情也不高,他们都是多少代人赁房子住,比如,民国5年的时候,北京有个“段祺瑞”,这老哥可了不得,他的官都当到总理了,你瞧这官有多大得了,不过可有一节,即便都当了总理他也没有自己的房子,依旧是赁房子住。
不过后来这老哥还真有自己的房子了,嘿嘿,您猜怎么着?这房子也不是他自己买的而是别人送的,我的天呀!谁这么大手笔送房子玩儿?原来是呐位爱打麻将的袁世凯-袁大总统送的。
据说有一次搓麻,大总统手气那叫一个好,麻桌上的大总统就跟进了瓜地是的,嘁哩喀喳、稀里哗啦一通的狂卷,生生赢了一套位于景山公园东侧,府学胡同的宅子。大总统也真仗义,一捋小胡子:小段啊,别老赁房子了,今天我赢的这宅子送你吧。你想啊,袁大总统多厉害啊,那输了宅子的本家,立马腾了房子,可有一节,没给房契。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段老哥儿兴高采烈地搬进了新家,不成想,没多久袁大总统驾崩了。转过年儿来就听有人敲门,邦邦-邦,段总理开门一看,不认识:您有什么事儿?只见来人一伸手,噌的从怀里摸出一张房契:总理啊,您住的这房子是我家的,您该腾退了。
总理一听就急了,抬手伸进怀里,噌的掏出一把,不是手枪、不是手枪啊。总理从怀里摸出一把老花镜,定睛一看可不是吗!房契是真的,还说什么呀?搬家,给人腾房子。
有朋友问了,哎哎-哎、那东二环边儿上苍南胡同5号的段宅是怎么回事?朋友莫急!您想啊,段祺瑞在北京曾四次出任总理,一次总统,那段宅是以后的事情了。
2019年1月25日
2022年8月11日星期四 海淀老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