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管理学,很多人很容易想到那些在外头叫得很响的大名鼎鼎的商学院;想到那些穿西装、打领带、衣冠楚楚、道貌岸然、以教科书混饭吃的教授和那些张口闭口战略、市场等神秘唬人术语的高薪MBA毕业生;想到那些特别艰深的概念和原理。但是清华大学宁向东教授用了一句简单的接地气的话就轻松地概括了管理学研究的范畴,即,管理学是一种“破局”的智慧。
管理学的祖师爷是一个叫泰罗( 或译泰勒)的美国人,他就是一位“破局”的高手。他曾获得过全美网球赛的双打冠军,还是1900年奥运会高尔夫球赛的第四名。总之,他在体育上的成就特别大。其实泰罗的身体条件很一般,但他就是在身体条件并不是那么好的情况下,取得了特别好的成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泰罗运用了管理学的 “ 破局 ” 智慧。
泰罗最讨厌的一个概念,叫 “ 公平竞赛 ” 。他做每一件事,都要努力避免所谓的“公平竞争”,也就是要想方设法地去创造一些工具或手段,让自己处于一个比较有利的位置,用我们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四两拨千斤”。 他打网球的时候,就专门给自己设计了汤匙形状的网球拍。打高尔夫也一样,他也给自己设计了一种Y型高尔夫球杆。泰罗就是通过改善效率,在自己的能力没那么好的情况下,靠一个杠杆发挥出更大的效能,然后打败了一个比自己更强大的对手。
在泰罗那个时代,整个人类都面临一个困局,就是所有的工厂主都不知道怎么管工人。泰罗抄起秒表,就把这个局给破了。秒表代表时间,效率就是产量除以时间。所以,把时间的观念引入到工人的工作动作,然后用秒表来计量,谁偷懒、谁不偷懒一目了然。泰罗在管理学上之所以被大家认为是鼻祖,就是因为他破了一直困扰人类的这个大局。
“局”是典型中国文化中的概念,所谓的 “ 局 ” ,就是人和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资源,则是西方管理思想中的重要内容。所有的管理问题,都需要“破局而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其实都是在破局。管理,甚至人生可以说都是一连串的破局过程。
职场的局: 在职场上,你可能会遇到“猪队友”的问题,怎么合作?怎么协同一致?怎么共同完成任务?这就是一个困局。等你升了职,“猪队友”变成了下属,怎么去指导他?这又是一个困局。没当领导的时候你可能会想,等有一天当了头,一定开掉这个笨得不能再笨的家伙,但等你真当了领导,你就会发现,开掉一个人其实特别难。 所有这些困难的事,都是困局。
商场的局: 商场上的局,无论你怎么决策,后面都有一连串的问题等着你,形成新的困局,仍然要破。
管理学要教给我们的,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要把眼光放长远,做事要像泰罗一样争取事半功倍。
当管理者整天想着破局的时候,其实是处在一个低的境界中,当忘了有破局这回事的时候,功力才是真的高强。扫地僧,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一个武功高高手,隐居于少林寺藏经阁内,对少林寺的一草一木文化历史恩怨纠葛了如指掌。日常功课是扫地。他的笤帚、身边的一切物品比如树叶乃至空气都已经化为身体的一部分,化为他的出神入化的兵器。扫地僧绝不以为他拿的只是一把笤帚,在他的心里,笤帚就是能够化为刀枪剑戟,化为可以战斗的武器。这就是境界的提升。
管理学不是学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每天学一点,每天想一想,自己的感悟就是一粒种子,把它种在心里,等这颗种子长成大树的时候,它就带着我们破局而出了。
愿所有有志于管理的人,都能在某一天破局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