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本书也没发现这书名和故事有什么联系。可能是我理解的太肤浅了。书主要说的是德四十岁了,抛弃妻子去追寻自己的梦想,画画。有的人可能一腔热血,三分中热度,但是德不是这样的人,他的心中只有理想。他一直是在证券交易所上班,过着中上阶层的生活,但是某一天他给他妻子写了一封信说他去巴黎,永远不回来了。起初他妻子以为有外遇,很生气,于是派作者去劝说他回来。但是他始终不回来,于是他就开始了食不果腹的生活,尽管生活很艰难,但是他却一点不在乎,怡然自得,和他相处也很困难,他说话很讽刺。他也不让别人看他的画,其实他的画在当时人的眼中不好,但就是他对美有一种特殊理解就坚持,更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最后几年他又结婚有孩子,在一个偏远的小岛生活,这正是他希望的生活,最后得了麻风而死,他在墙上画的壁画也随他而去。
整本书都让我很触动,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做,是不分年龄的。有的人说30岁基本定向了,但是又有很多四五十岁才成就伟业的,刘备47还是只身一人,最后做了蜀皇帝。刘邦也是四五十岁才当皇帝。我想学一门外语,其实我已经31了,觉得很晚,一看他们,这种理想太小儿科了,所以制定目标,一步步的去实现,纵使五六十又如何。还有就是德在欧洲的时候人们觉得他很怪,但是到小岛生活,却没人说他怪,也没说他很刻薄。这就说明以前他的生活环境不适合他,现在才适合。所以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换个环境会很好,换个角度看问题,也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