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失规避
得到的快乐并没有办法缓解失去的痛苦,心理学家把这种对损失更加敏感的底层心理状态叫作“损失规避”。用一句话理解它:同样一件东西,失去它的痛苦,要大于得到它的快乐。
损失规避随处可见
损失规避的心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假设一个人在上班途中捡到100元,但是等他回到公司,他发现捡到的100元不见了。也就是说,这个人先捡到100元,后来又丢了。这样的快乐与痛苦正好相互抵消完,他应该很容易回到平静的状态。可是大部分人经历这样的事情,一天的心情都不会太好。损失规避让人们非常厌恶“失去”,期待“得‘。再比如比炒股票,会不会觉得赚1万元,没什么太大的感觉,而赔掉1万元的时候。”小心脏“疼得比较痛苦。人们在面对可能的收益或者损失的时候,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决策模式。比如,大部分股民往往见好就收,股票涨了,尽早卖出去,落地为安。如果赔钱了,则大部分股民会选择锁仓持有,等待解套,不太愿意接受自己的损失。根据数据显示,股民持有亏损股票的时间远比持有获利股票的时间长。
在如何运用损失规避
1:避免损失描述,通过语言的描述来避免用户失去的感觉。举例子,一个基督徒问神父:”神父。请问可以在祷告的时候吸烟吗?“神父骂道:”不可以,祷告时必须虔诚。“这时候教徒换了一种问法:”请问神父,我可以吸烟的时候祷告吗?‘神父回答:“当然可以。“
2:消除,损失疑虑。比如说,用户在担心买回去产品后出现质量问题,商家无论如何承诺品质,但是还是无法打消消费者的顾虑,因为他们害怕损失。这时商家可以承诺7天内无理由退换货。恒大地产的无理由退房也正是解决了购买者担心房价下跌,质量问题带来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