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关于中秋月,有太多温婉的诗句,而关于中秋,亦有太多悠悠回味的仪式感。
传统的节日,总是有一些习俗,每年遵从,或是一些独特的食物,比如春节的年糕,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或是一些独特的仪式,比如贴春联,挂艾草,挑灯笼。年年重复,又年年觉着新意,就是那份传承与更替里,让人觉得日子里有了温度,那是人间绝美的烟火气。
记得孩子还读幼儿园的时候,逢中秋,就张罗着在月下摆上月饼,水果,以及其他吃食,边吃边跟孩子讲着中秋的传说故事。而今,孩子长大了,倒是他开始张罗着赏月的仪式感了,月饼,水果,零食,一样不落的摆上桌,还是要听嫦娥奔月的故事,还是要对着月亮吃月饼。我想,这就是一份沉淀于岁月之内的传承,潜移默化间,已了然于心。
念及往年的中秋,也有些格外记忆深刻的往事,有一年,和孩子一起在甜点工作室里做蛋黄莲蓉月饼,从做馅,包制,再到用月兔的模具造型,每一道工序都饱含趣味,虽然手工活做着有些费时,可当香甜的月饼慢慢烤制后溢出香气,驱散了所有的辛苦。因为是自己亲手完成的月饼,孩子吃着也分外香甜,每一口都细细品着,缓缓咀嚼,仿佛担心错过哪一缕味道似的。
还有一年中秋,在家试着做冰皮月饼,也是跟孩子一起尝试,馅料和月饼皮比烤制的简单,主要还是调制比例,以及用模具给月饼造型。做的过程,也是觉得趣味不已,甜甜的馅料,透明的饼皮,只是吃着未能有烤制的那份扑鼻的香气,外观是足够的养眼。那年还做了一只纸灯笼,是黑猫警长的造型,在夜晚挑灯走走,也是分外有过节的感受。
2021年的中秋,一家人初次在天台上赏月,选了一盏有年代感的风灯,用花草笺糊了一只月亮灯笼,然后,吃着月饼,看圆月当空……
往后的中秋夜,依旧会有一些相同与不同,一家人的团团圆圆,是始终如一的陪伴,如那轮满月,晕染了圆满与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