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读原文:
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不事边幅。人见其少时豪迈不羁,又尝泛滥于词章,出入二氏之学③。
【注释】
③二氏之学,言释与道也。按守仁门人钱德洪诸人所为年谱,守仁至二十七岁,始“自念辞章艺能不足以通至道”,至三十一岁,“渐悟仙、释二氏之非”。
翻译:
先生天资聪颖,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不事边幅。人们看他年少时豪迈不羁,又曾经泛滥于词章,出入佛道。
拓展:
王阳明少年时期心无定性,沉迷于五溺。即沉迷于任侠,骑射,神仙(道),词章,佛氏(佛)。
儒家与佛家,道家,法家,纵横家等的区别:
儒家《大学》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纲领和八条目都是修己治人之道。修己重在修身,它主要体现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治人重在经世,它主要体现在齐家、治国、平天下;修己与治人共同构成了儒学的根基,修身是治人的基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必要手段。在儒学中,修己和治人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因此,明明德与亲民是一个整体,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不分轻重,忽视任何一方都不能达到至善。如果儒学只重视修己而忽视治人,就变得和佛氏,老庄一样,只注重出世,超脱,独善其身。如果儒学只重视治人而忽视修己,那它又变得和法家,纵横家一样,重视功名权利。前者虽然纯真,但是缺少现实。后者虽然现实,但是缺少纯真。能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只有儒学。儒学主张修己是治人之根本,这体现了儒学的特点,重视人的自由性和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