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一起聊一聊“霍光”,霍光何许人也?说最简单大家最熟悉的一个人,他就是“大将霍去病”的弟弟。霍光一生有多辉煌呢?霍光受汉武帝之托,成为首席托孤大臣,辅佐小皇帝刘弗陵。刘弗陵二十来岁去世以后,由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继位。这位新皇帝仅仅在皇位上呆了27天,就被霍光给废了!(昌邑王刘贺就是2015年发现的海昏侯墓葬的墓主人)
昌邑王废了,霍光又辅佐汉宣帝刘病己继位。先后拥立辅佐了三位天子,霍光的权力可以说达到人臣的巅峰!那拥有这样显赫威权的霍氏家族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从中我们又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资治通鉴》里面,记载了一个姓徐的读书人对霍氏的判断。他认为,霍家权势显赫,生活奢侈,大红大紫,得出结论是:霍氏必亡。为什么霍氏必亡呢?他谈了两点理由,他说“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权势在人之上,别人就嫉妒,霍家秉权日久,嫉妒他的人很多,他还不尊重领导,侮上行逆道,不亡何待?
所以很可惜,霍光的结局,足以给很多权势显赫的人以警戒:要管住老婆,管住孩子,更要管住自己。
班固在记载这段历史的时候,说霍光受襁褓之托,匡护国家,安定社稷,辅佐昭帝,拥立宣帝,虽周公阿衡相比,也不过如此,可是他不学无术,訚于大理,阴妻邪谋,立女为后,湛溺盈溢之欲,以增颠覆之祸,死后不到三年,家族就诛灭了,非常可惜。
可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尽管家族被灭,但霍光本人自宣帝之后,一直是在正面褒奖的名单上。汉宣帝曾经颁布了一份汉家功臣的一个名单,最显赫的霍光仍然在内。因为霍光如果被打倒,汉宣帝当皇帝的合法性都没有了。
霍光贪慕权势,治家不严,这都是他的教训。连霍光这么谨慎,在汉武帝这么一个刻薄寡恩的帝王面前,几十年都不犯错的人,在权力的作用下,都变得不能自律,都那么轻忽自大,所以说权力真的是一剂毒药。
如果进一步分析这件事情,关键还有一个制度和机制建设问题。
我有个说法,制度应保护有能力的人,制度能让有能力的人不去犯错误。因为没能力的人干不成事,犯错误的几率也少。制度有漏洞,会让有能力的人最先犯错。
霍光没有高深学问,没有战功,依靠谨慎机敏,爬到人臣权力的高峰,辅佐汉昭帝,除掉反对派,毫不手软,充分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废掉昌邑王,拥立汉宣帝刘病已,体现了他的政治魄力。如果能够在汉宣帝继位以后不久急流勇退,霍家就能够保有他的宗族了。
但问题是在立汉宣帝以前就有了。昭帝的时候,他就大权在握,富贵满朝。那些一块辅佐的大臣,都先后死的死、被杀的被杀,已经没有人可以制约霍光。所以讲没有制约的权力,一定走向腐败,或者走向祸害。霍光不知进退,又疏于对自己家人的管教,最后满盘皆输。过度的权高位重,对于一个身处霍光这个位置的人来说,很可能是一件有害的事情。霍光应该怎么办?
他应该在他最巅峰的时期,放弃权力,体面地退下来。这里面有什么逻辑和道理可讲吗?还是有的,这就是权威足够大以后,自己听不得正确意见,别人也不敢给你提不同意见,就势必会犯错误。
这就是为什么人一定要在赢的时候退出来的道理,不要到犯了错误之后,在输的时候退出来。洗手一定在金盆洗。我想,这是霍光的故事给我们的启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