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与《史记》告诉我们什么?
读了很多书,认识了很多名人,对我有深远影响的就是被鲁迅先生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的作者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
一,如果想写出有深度的文字,就需要多读书
司马迁小时候酷爱读书,当别的小朋友都出去嬉戏玩闹的时候,他喜欢搬个板凳坐到父亲身边,听他读书,写字。父亲经常公务繁忙,有的时候就会抽查孩子的书读的怎么样了,但好几次当父亲拿出书读的时候,司马迁都能非常详细的把里面的知识说出来,父亲很纳闷,有一次,司马迁赶着羊群在前面走,父亲在后面偷偷地跟着,司马迁把羊群感到水草丰美的地方,等羊开始吃草,他就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读,那郎朗的读书声不时地在草地上回荡,父亲全明白了,笑着说:“孺子可教也”。正是因为有读书做依托,也为他以后写《史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要做成一件事情,一定要有一个目标,而且矢志不渝。
司马迁的父亲是一位史官,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司马迁就对历史知识有了浓厚的兴趣,从小就立志要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记录历史的愿望,为此他在20岁的时候就开始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考察历史和风土人情,为以后编撰《史记》提供了充足的史料。就算是后来为大将李陵说情,得罪了汉武帝,处以宫刑(跟太监无益的一种刑法),被囚14年,也依然坚持完成梦想,完成了这部史学著作。
三,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司马迁在14年的牢狱当中忍受着身心受到的巨大伤害,当时他非常痛苦,但又想:“从前周文王被关,写了《周易》,屈原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很多先人留下的精彩诗篇都是在古人遇到困难,心情郁闷时写下了,我为什么就不能用这段时间书写呢?”正是因为有这种遇到困难,不言放弃的精神,终于完成了这部史学名著,对后世史学和文学都有深远影响。
司马迁的经历告诉我们:想持续写作,请多读书,为自己积累更多的知识,一旦确定一个目标,绝不轻言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