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一低总有价
“谁能总结花生的精神?”戴老师问学生。
“朴实无华,不炫耀自己,默默无闻,舍己为人,低调……”
“花生在地里,那儿没有阳光,黑不黑呀?艰苦不艰苦?它怕了吗?”戴老师继续问。
“黑……没有怕。”
“坚强,它不畏艰苦,它在那里努力地生长。”戴老师顺着孩子们的思路走。
花生虽小,价值不少。作者立志做花生一样的人,不求外表美观体面但求有用于他人和社会。由古至今,社会不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牺牲自我的无名英雄,却也不少长得好看才华横溢的“桃子石榴苹果”。它们没有用吗?没有花生一般有用吗?不对。父亲没有说它们没有用,而说它们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那它们不就是既好看又有用?
作者生活的年代、家庭背景及过花生收获节的事情或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他选择做花生一样朴实无华价值内敛之人。可如果,他们家种的是桃子李子呢?种的是黄豆呢?它们同样有价值呀!
如果花生象征不好看但有用的人,桃子石榴苹果象征好看又有用的人,学生会选择做哪一种事物象征的人呢?这么一想,这节课是否可以添加这个问题让学生加以思考和探讨?难道因为前面已经暗示学生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做为人民服务的人,这里省略了?还是因为“外表好看”包含更深层的含义——名誉,甚至名声地位,学生理解起来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