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本书都是讨论时间相关的,《奇特的一生》是在《把时间当做朋友》等好多本书都相继推荐的,描述的是柳比歇夫的奇特的一生,这位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title应该不止这些,创造了“时间统计法”。
两本书都提出一个概念,把时间作为朋友,在每天记录下做每件事花费的时间,以此来记录时间真正的用在了什么地方。
在看这两本书之前,曾参加过一个活动,《拆掉思维里的墙》的作者古典发起的“100天改变自己训练营”,如果是我自己应该是肯定不会参加这种活动的,天然的数字时间界定改变的这种句式本能的反感,在搜索框里输入21天,推荐list里面就是21天减肥法、21天精通C++、21天养成一个习惯。。。都是如此的荒谬,然而朋友的极力推荐,让我萌生好奇,看看你们能生出什么花来的好奇心参加了进来,每天在微博打卡,记录每天的三件事+一个小确幸,整个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唯一一点就是坚持,几度放弃边缘庆幸最后坚持完成了。完成之后回头去看,那段时间是过的相对很充实的三个月,每天计划要做多少事情,完成了多少,慢慢的形成自己的节奏,刚开始的抵触情绪不复存在,切实给生活带来了好处。这可能也是上述时间统计法的一个小的范畴吧。
《把时间当做朋友》与其说是时间统计相关,说大点是心智的训练,分别第一章阐述了心智的力量,心智到底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益处?心智的差异会在实际生活中出现怎样的差别?之后第二章开始认识并开启自己的心智,从个人出发学会控制自己来训练心智。第三章开始引入时间的重要性,提出时间管理法。第四章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开拓自己的心智,锻炼自学能力等方法首当其冲。之后的章节是一些tips及其更多的思考。
《奇特的一生》给人感觉,整个一本书都在描述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对他的工作生活的影响,作者在最后附录中才为我们解惑,初听来这样的时间统计,有些刻板,像个装在套子里的人,一切按照计划的时间执行,过得犹如机器般。经常听人说,我们这一辈子已经有好多的事情是被父母、教条、规矩给磨平的,有太多要遵循的道理,若平时生活还被这么一板一眼的固定好,人生几何,哪来的自由可言。相反,正是因为我们计划了自己的时间安排,让自己的时间合理利用,才不会出现时间的浪费,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的自由,去做我们想做的事情。
总结下来,真的能坚持把这个方法贯彻落实的,真的很佩服,也切实能给生活带来很多的益处,只是“坚持”这个词说易行难,在自己阶段性有计划要完成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使用这个方法来合理安排一下,或许会事半功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