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我可以带着最微薄的行李和最丰盛的自己在世间流浪。
——大冰
刚刚读了大冰第三本书的第一个故事,每本书 12 个故事,因为喜欢,所以舍不得一口气读完,剩下的一天读一篇。
开篇黄健翔用来描述大冰的话,就已将我打动了:
哪怕我们自己甘心安居金丝笼中,但是当我们看到那些自由的鸟儿在阳光下尽情起舞冲向蓝天时,也要为它们羽翼的光辉而欢呼。
很多人喜欢大冰,大概是因为他过着我们所向往却没有勇气靠近的人生。
他有很多职业,作家、电视主持、民谣歌手、老背包客、酒吧掌柜、油画画师、手鼓艺人、皮匠银匠、禅宗弟子……虽然每一个职业他未必做到最优秀,但都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组成,掺杂着属于大冰标签的独有的味道。
我很羡慕能和他做朋友的人,他身上仿佛有一种磁场,影响着身边的人。让人感受到世上有真爱,世上有真情,他有海一般的胸怀的度量,有非凡的勇气和善良。在他的世界里,没有职业的高低之分,人不分三六九等。
你可以在他面前肆无忌惮地高谈梦想,也可以聊一些平静如水的生活小事。
他不是侠士,不是勇者,也没有勋攻伟绩,但却替很多个我们过着想要过却不敢过的人生,并告诉我们一切皆有可能。
得上大学时看《北京爱情故事》,便觉得北京是个充满烟火气的地方。我喜欢林夏,她坦诚直率专情,她躲在出租车里偷偷哭的镜头我现在还清楚记得。
那时也流行汪峰的《北京北京》,里面唱着“人们在挣扎中相互告慰和拥抱,寻找着追逐着奄奄一息的碎梦……”唱得我一阵心悸,我想去,总觉得自己属于那里。
就这样我被一首歌一部剧骗来了。虽然来了两年并无太大长进,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故事。不过至少来了,少了个遗憾罢。
未来在哪,毫无定数。我们都是漂泊的旅人,停靠在令我们暂且安心的避风港。
北京也许不是终点,毕竟还有好多想去的地方,还想认识很多纯粹的友人,还想感受不同的人生。
不知道离下一站还有多久?在哪,和谁,会遇见谁,又错过谁。
喜欢那部剧时候的我才 21 岁,向往漫无目地背着吉他四海为家,羡慕纹着绣花留着长发浪迹天涯。
记得大二那年暑假,放假坐火车回家,对面坐着一个长发及肩的男孩,梳着一个比我还长的马尾辫,他眼睛不大,眼神却柔和而坚定。
大概是长途漫漫太过无聊,
他问我:放假了?我回:嗯。
他又问我:读大几了?我回:读大二了。
他说:要是他不辍学,也读大二了。
他说完,我又抬头细看了他一眼。
本以为他要大我五六岁,没想到竟是同龄人。
我说我是学文学的,他便和我聊了很多文学方面的知识,尴尬的是我竟几乎一无所知。
他是个很有才的男孩,原本上学时成绩也很好,但是他说不喜欢上学,便与全世界作对,选择了辍学去做了流浪歌手。
他背着吉他走了很多城市,几乎遍布全国都留下了他的脚印。
有时路费不够,就想办法逃票。有时太想去一个城市,却因囊中羞涩,买一张站票,在洗手池边的过道上铺点报纸睡一宿。
他花一百块钱办了张假的学生证,去各地旅行门票半价。
他在云南的夜市里摆地摊,被城管撵得满街跑,有时还会遇见不好惹的街头混混前来惹事,不得已打上一架。
他在流浪的路途中爱过一个女孩,他叫她草莓小姐,他们曾经相互嬉笑打闹,一起计划未来,但是最后女孩还是没能留下,听起来他还在想她。
……
我问他流浪的路苦不苦,他说苦呀,有一次连着三天没有饭吃,快把他饿傻了。他什么都干,服务员、工人、卖唱……在一个城市赚够了下一个城市的钱,便转移地点。
当时对于年少的我,是崇拜他的。崇拜他敢于突破世俗观,敢于遵从自己内心的意愿,敢于为自己的选择所承担后果,敢于无所忌惮去爱一个人。
虽然我不支持盲目辍学追求梦想的鲁莽,也不期待一无所有撇家舍业的穷游,但我佩服他们常人没有的勇气,他们是世人中的少数人,做着我们不敢做的事,吃着我们吃不消的苦,感受着我们永远得不到的感受,追寻我们始终无法企及的追求。
我不知道现在的他在哪,他说他特别喜欢云南,也不知道他有没有留下,有没有开上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店。
希望他已经过上了这样的生活:清晨暖暖的阳光照进窗子,身边睡着他心爱的姑娘,桌子上立着他那把古铜色的吉他。
写着写着就跑题了,说回大冰,我一直念叨着要去大冰的小屋坐一坐,喝两杯酒,但又很害怕去那里,因为我怕太过期待最后会失望。
毕竟想象中的小屋的人在我心里都是重情义之人,或许身上都披了一些伤痕,但却格外自知与坚韧。
如果有一天我见到了大冰,我一定要告诉他:
谢谢你,替那么多的我们过着想过而过不了的人生。
最后,借大冰的一句话结尾:
忽晴忽雨的江湖,祝你有梦为马,随处可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