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你挑过水吗?我不但挑过水,还抬过水,提过水。
记得在我们家的厨房里,有一口齐腰高的大瓦缸。瓦缸里盛满了清净透明的水,在清净透明的水面上,飘浮着一个舀水用的葫芦瓢。在瓦缸的旁边,则整整齐齐地放着一对挑水用的铁皮水桶和一根竹扁担。
这对铁皮水桶和这根竹扁担,便是我们家去水井挑水用的必备工具。那个时候的饮用水,都是要到附近的水井去挑。挑回来的水要及时倒入瓦缸内储备着,随时可用。在水缸口上,要用一个木制的盖子盖着,以免灰尘落入缸内。
我家的瓦缸只能容纳的下三挑水的水量,每天必须要挑三挑水,才能完成当天的挑水任务。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天天如此,雷打不动。印象中从来没有见过等瓦缸见底了才去挑水的现象,除非是清洗水缸时。
可想而知,水和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家庭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特别是水,尤其重要!
挑水是件苦差事,几乎都是家里大人承担的事情。但若是遇到大人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小孩挑水、抬水或提水也是常有的事。只不过水桶里面的水量会减少,挑水的次数当然也会明显增加。大人来回三趟挑完水,到了小孩就得来回六七趟。
即使这样,每天见水缸里的水快用完的时候,我们都会自觉自愿地拿起工具去取水。
年龄小的时候,会拿一只大人为你准备好的小水桶,学着独立去提水。提水,费时又费力,一路上边提边休息,左手换右手,即使这样,手胳膊仍酸痛不已。
等年龄再大一点的时候,会和兄弟姐妹一起,用一只常用的水桶,一根竹扁担去抬水。抬水时前后两人要相互照应着,特别是在后面抬水的人,要尽量把扁担上的重量往自己肩上挪,好减轻前者肩上的压力。
到了能够独立挑水的年龄后,就正式用常用的两只水桶一根扁担去挑水了。初学挑水时会有个过程,一开始肩膀总是火辣辣的疼,一点都不适应。只要边挑边停下休息一会儿,或学会换肩,时间长了就适应了。
挑水自由,抬水受限制,提水费时费力,但凡能挑则不抬,能抬则不提。
开始的时候,无论是挑水,抬水,还是提水,一路挑抬提,是一路洒,等到了家门口才发现,水桶里面的水已所剩不多了。
后来慢慢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宁愿慢点也要保证桶里的水少洒或不洒。
对于我来说,提水、抬水、挑水都无所谓,大不了多出点力气。最怕的就是在水井里面打水了。
曾经好多次,我都试着学大人打水,拿着拴着水桶的绳子,顺着水井边缘,将绳子那端的水桶慢慢放到水井里。然后弯着腰,右手拽着绳子,集中力量,在水井水面上,使劲左翻桶,右翻桶,一紧张,汗水直流,手颤发抖,结果是水没装进桶里面,倒是连绳带桶一同沉入了井底……好在水井边的人多,见是孩子来取水,都会亲自帮你打水,都会热心帮你捞水桶。
水井就在附近,离我们家住的地方不远。每挑一担水,来回若是不被其他事情耽搁的话,也就十多至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
水井很深,深不见底。水质清澈,清凉甘甜。附近所有的住家户,几乎都喜欢来这口水井挑水或用水。
我还依稀记得,每天傍晚,是水井边最热闹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集中在这个时间段,来挑水或洗洗涮涮的,我家也不例外。
人多时,还要排队等候,等候的时候又正好是人们八卦唠嗑的时候。有婆姨,有汉子,有闺女,有小子,能说的话或不能说的话,说者总是一吐为快,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因此便有了追逐打闹,捧腹大笑,热热闹闹的场景。嬉戏打闹,欢声笑语,总是让人一睹为快,不绝于耳。所以很多人宁愿选择去水井边挑水,也不愿在家做家务,即使挑水很辛苦,也乐此不疲。
其实每天清晨去挑水是最好的,水井里的水总是满满当当的,水既清澈人又少,但凡到了傍晚,水井里的水總是陷下去好多,水既浑浊人又多。
挑水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自来水,既方便快捷又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