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小时让阅读提速 2-10 倍,30 小时让阅读提速 5-20 倍!」
「两小时看完并记住一本书的主题脉络及重要点!」
「一目十行已非难事,全脑速读使你梦想成真!」
阅读到以上句子,你是否觉得大脑否真有去试一试冲动?
没关系,所有人的大脑都贪图捷径,这是无比正常的事情。
但如果我告诉你,以上这些卖到 3000 元- 5000 元的所谓「全脑速读」都只是基础脑科学知识的误读、误解和误用,不仅浪费钱财,而且误人子弟。
现在,我这里有个秘诀,这个秘诀来自法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教育神经科学家斯坦尼斯拉斯·迪昂,他结合多门科学,包括神经科学、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进化论等,提出了目前最新最前沿的大脑阅读研究成果,能够帮助你更科学、更全面、更符合大脑发展的阅读方法论。
这个秘诀价值 10 万,如今限时免费获取,赶紧行动起来,看看这篇文章吧!
于是你的注意力又转到这里来了。
没有关系,以上是我结合《脑与阅读》这本书所提到的大脑阅读原理撰写出来的,接下请认真看,因为以下这篇文章是我花了 100 个小时,整理出来的精华,读到就是赚到。
关于阅读,你有哪些认知是错的?
首先你得知道那些阅读的方法是科学靠谱的,以下是对市面流行的阅读流言或伪科学的驳斥,可对号入座:
误区一:「影像阅读」或者「照相记忆」是可以实现高效阅读的
正解:你有一种错觉,认为自己是以一种固定的精确度看到整幅场景的,就好像是数码相机以均匀的像素阵列拍下照片一样。
然而与相机不同,人的眼睛只对正落于注视中心的那一点有最精细的感知,而这一点的周围则越来越模糊。
所以,眼睛不是扫描仪,它不能咔嚓一下子拍下所看到的东西,眼睛一开始看到文字,只有视网膜中央的一块称为中央凹的区域才具有足够的分辨率,从能让你看清小小的铅字。
因此,你的眼光必须在书页上不断扫视,更像是一个快速移动的放大镜。目光停下来时,我们只能认出一两个单词。而每一个单词又会被视网膜神经元分割成无数碎片,只有当这些碎片重新整合为一体时才能真正辨认出词语。
所以,「影像阅读」或者「照相记忆」是伪科学。
误区二:普通人的大脑是逐字逐行阅读的,「全脑阅读」可以教你一目十行
正解:正因为阅读过程像是一个快速移动的放大镜,眼球在阅读的时候需要不断地移动。我们必须通过注视点的移动,用视觉中最敏感的区域来“扫描”文本,因为只有这一区域的分辨率高到足够识别文字。
然而,人的目光并不是匀速不停地在书页上移动的。恰恰相反,目光总是一小步一小步地移动,我们称之为眼跳。其实此刻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你的眼睛也正在做着每秒钟4~5次的跳动,不断地将新的信息带入你的中央凹。
你当然可以通过训练来优化眼动的模式,然而大多数每分钟能读四五百词的优秀阅读者,其眼动方式已经没有什么提升空间了。
考虑到视网膜的构造,我们很可能没法再去提升速度了,也就是说眼动是限制阅读速度的源头。
误区三:可以在两小时看完并记住一本书的主题脉络及重要点
正解:既然眼动有跳动频次限制,那么不需要眼动会不会阅读更快?
是的,如果我们一个词一个词地呈现一句话,让每一个词都精确地落在注视点上,就意味着不需要眼动,此时一个熟练的阅读者可以达到惊人的阅读速度——平均每分钟 1100 个单词,而最优秀的阅读者甚至可以达到每分钟 1600 个单词,差不多每一个单词只需 40 毫秒,这是正常阅读速度的 3~4 倍!
使用这种方法时,识别与理解单词的速度仍然让人满意,也就是说,单词识别与理解这些阅读的核心加工所需的时间并没有明显限制阅读速度。或许在屏幕逐渐取代纸张的将来,这种视觉呈现方式将成为阅读的新趋势。
无论如何,只要文字还是一行行地写在纸上,通过注视来获取信息的方式就一定会减慢阅读的速度,形成一道不可跨越的壁垒。
正因为如此,在看到那些声称可以让你的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 1000 词的快速阅读法的广告时,就一定要持怀疑的态度了。当然,我们肯定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扩展视觉范围广度,以减少阅读每一行时所需的眼跳次数,或者学会在阅读时不回跳,就是说不回头去看已经读过的词。
然而,眼睛的生理极限不可能突破,除非你愿意跳过一些单词,并承担因此而误解文意的风险。伍迪·艾伦(Woody Allen)对这种情况的描述相当精彩:「我参加了一个快速阅读训练班,学会了如何在20分钟内读完《战争与和平》。不过读完我就只记得这本书跟俄罗斯有关。」
误区四:「全脑阅读」可以结合左右脑运作提升阅读速度
过分简单地将左脑和右脑的功能进行划分,会扭曲你对大脑认知的复杂性。
阅读学习涉及两个相互连接的脑区,分别是物体识别系统和语言回路,这两部分脑区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形成。
也就是说所有人负责阅读的脑区位置都是一样的,不能说普通人用左脑阅读,厉害的人就左右脑都用,或者说右脑比较发达。
只能说在阅读习得的过程中,一旦出现这种两半球间的潜在的重复加工,视觉与语言偏好就会给左半球带来加工优势,而右半球没有加工优势。
因此,在视觉层级结构不断上升的过程中,我们会在左半球发现越来越多专门用于阅读的神经元。
误区五:应该把阅读作为一个整体, 不把语音、词汇、语法分开来教
正解:如上的这种方法一般称为「整体语言教学法」,这种方法注重篇章理解,热切敦促儿童接触有意思的故事,认为篇章理解才是阅读教育的首要目标,自主性和理解文章的愉悦是排在第一位的,远远比单词、拼写规则或枯燥的字母-语音解码重要。
「整体语言教学法」否认系统教授文字与发音间对应关系的必要性,也坚决反对常规的拼读教学法。
但实验表明,字母-语音的对应关系虽然开头难掌握,但长期看来收效更为显著。学生们熟悉了字母-语音对应关系后,自然就能够辨识任何单词了,即使他们不记得之前曾见过那个单词。 就能独立地辨认陌生字母串的发音并把它与熟悉的意义联系起来。通过自主学习,从字母串到读音、语义之间的神经元连接会逐步自动化,而不需要更进一步的正规教学。
只有教授字母-语音的转换才能促成孩子的成长发展,因为只有这种方法赋予了他们阅读任何领域中新单词的自由。
当然,阅读不是简单地发出几个音节,还要理解文字的内容。只有当孩子能够轻松地读懂单词和句子,并且能够进行复述、概括或者释义时,才算圆满地完成了一个阅读阶段。
大脑与阅读最前沿的科学理论是什么?
当你在阅读时,你的大脑正在如下工作:眼睛跳跃地扫视页面,每秒钟会停四五次,你刚好可以认清一两个字。当然,你根本意识不到这种跳跃的摄入信息的过程,只有字词的读音和意义进入你的意识,最后,这些字词在你的大脑运转,直到能从心理词典中的大约 50000 个词中瞬间一一对应,大脑的阅读机制之高效,这可能是你怎么也意想不到的。
你以为你的大脑如钟表般精细,但事实上,你的大脑也还是那个几千年前的大脑,你的大脑原本是为了适应非洲大草原的生活而「设计」的,但为何你可以用它来阅读纳博科夫和莎士比亚的作品?
法国教育神经科学家斯坦尼斯拉斯·迪昂迪昂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神经元再利用」的假说。
该假说认为人类大脑具有的可塑性与学习能力,大脑并不像一块白板那样吸收周围环境中的一切信息,而是根据不同的用途进行最少的调整,来适应特定的文化的。
当人类在阅读时,人脑将识别形状的功能进行了最少量的调整,来适应识别特定文字的活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人脑是一种能够局部转变用途的精巧装置。阅读则是再利用了人脑视觉区域的局部功能,形成出专门用于阅读的神经回路,在专门的脑区进行视觉单词的识别活动。
所以,我们所拥有的神经网络,能够将视觉脑区和语言脑区联系起来,且这个神经网络还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能够再利用,从而帮助我们认知字母的形状。然而,这种再利用过程也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只有局部的神经通路才具备进行阅读的理想特质。当然,即使这些大脑通路已经被转变为阅读专用通路,它们仍然具备从人类进化中继承而来的其他特质。
这便是阅读「神经元再利用」的假说。
神经元可再利用,我们才能掌握汉语、英语等特定语言的书写规则,形成不同的文化素养。阅读能力的形成也会受到生物机制与遗传基因的严格限制。
前沿理论如何更好应用到阅读中?
每一位人都应多少了解大脑是如何阅读的。
小孩子阅读学习要注意拼写训练
花费在阅读学习上的时间对儿童的脑有着极其深远且有益的影响,每节阅读课过后,每一位孩子大脑中的“文字盒子区”都被激活并调动起来,整合出一个由字母、双字母组到字素、词素的神经元层级编码结构。这一活动将广泛地激活整个阅读回路,如果不对书面单词进行语音解码,他们掌握阅读的可能性也将大大减少。
而学习语言需要再利用的神经元数量极其庞大,因此们应该坚持不懈地教孩子们如何应付语言学习的每一个拼写陷阱。
其他利用理由如前文说的「误区五」。
遇到难点读出来更有助于理解
所有的文字系统都在精确表音与快速表意之间摇摆不定。这种困境在阅读者的脑中有直接的反映。当我们阅读时,两条表音与快速表意的信息加工通路共存并互相补充。
当某个词语很不常见,或是第一次看见时,建议优先利用“语音通路”进行加工。我们先将字符串解码,然后将其转换为语音,最后尝试提取这种发音模式的意义,这样更有助于理解。
在学习活动中结合动作手势
可以尝试在学习阅读前,让孩子们为阅读做准备的活动之一就是让他们去描摹凹槽字帖。教孩子们从左到右去描,仔细注意笔画的顺序。这项活动结合了手势、触觉、视觉和空间感。
这种多感觉并用的方法比传统的语音和视觉训练更有效。 空间和触觉方式的字母探索还能帮助那些因视觉问题导致阅读障碍的儿童。
小结
大脑的生理构造天然决定了阅读的速度,但人类可以选择对信息的重视程度,阅读你已经惯常阅读的信息,自然可以「一目十行」,而阅读陌生信息,你也只能服从大脑的认知规律,好好地坐着桌子前圈画重点。
市面的伪科学骗局多是利用人类对大脑知识空白,以及大脑天然贪图多快好省的天性。
要做个聪明的阅读者,不妨从现在开始,多多学习阅读的元知识——脑科学。有技术性地跟大脑做朋友,大脑也会技术性的帮助你更好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