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件投资回报率特别高的事情。只要付出一个汉堡的钱,就可以换取作者长达十年乃至一生的思考精髓。只要付出一顿火锅的钱,就可以买到一麻袋的图书,足够喂养精神一整年。
但是,很多的人看似手不释卷,读了很多的书,既没有提高表达力,也没有增加谈资,做人做事还是原来的老样子。
这样读书,还不如不读。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读书呢?
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读更多更好的书。读书之前,首先是要选书。书的内容和品味,反映了一个人的水平。那种消遣类的书,不是不能读,但是不能沉迷其中,对其它书籍视而不见。
如果不是为了休闲娱乐,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认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选定一个主题,大量阅读,密集输入。选定一个主题阅读,专家之间的观点能够互相印证、互相碰撞,有助于培养思辨能力和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书不只是用来读的,还是用来用的。如果阅读不能指导实践、不能提高生活品质,其实也没什么用。如何实践呢?一方面可以输出,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进行输出。在不断输出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认知和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比如,读了《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是不是可以对照这些经验做法,一个一个地去改变自己的习惯呢?
读书一定要追求效果。如果阅读提高了思考的深度、增加了谈资,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这才是有效果的阅读,否则就是白费力气。
书到用时方恨少。那么,如何才能将读过的书牢记于心,而不是读完就忘呢?曾经有个老掉牙却很实在的比喻说,我们学习不应该像海绵,什么水都吸,而是应该像采蜜,只取精华。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在读的书上用划线、标记号、贴便签、写文字、折角等方式标注,记录下自己的想法,然后根据这些标记在笔记本上写下读书笔记,这样的笔记简略却内容精悍,便于以后复习。
阅读这件事,既高雅又通俗,既阳春白雪又下里巴人。非常经典并且薄的书,价值很高,需要一遍遍反复读。一些新的专业领域需要扫盲的书籍,有些内容出现后可能不明白,但不死磕,保证能囫囵吞枣过一遍就行。
有些书是必须看纸质版的,比如经典文学、大部头的学术著作,这些都值得花钱囤书。但是市面上大部分的畅销书、快餐书,只需要阅读电子书,看过一遍就好。
不过,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记住,而是在读书内容里发现行动目标,将读到的知识付诸实际行动。因为,一个人牛不牛,不是看他知道多少事情,而是取决于他能应用多少知识。
当然,读书方法因人而异,也因书而异,但都大同小异,关键是老在说这样读也不行,那样读也不行,那你的读书方法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