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华杉讲儒家思想,重新温习。大多数时候多数人以为明哲保身就是软弱的意思,它经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了自保不惹事,不得罪人,更不敢反抗强权,明哲保身似乎就是苟且偷生。其实,在儒家思里,明哲保身是一种非常强大的人格。它是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儒家的人生观,首先就是安身立命,就是你能安顿下来,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能立得住,包括立业和立志,有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志向。最后得到正命,也就是获得正道的人生。
明,是明于事;哲,是哲于理。明哲就是明白事理,通俗地讲,就是做个明白人。
保身有两层含义:一是保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这个很好理解;二是保持自己的节操。保身,就是保一身清白,守住自己的底线。
明哲保身的4个底线:
第一个底线,和而不流。
大家熟悉的一句话是“君子和而不同”,还有一句是“和而不流”,不同流合污。我管不了你,但是我至少可以做到不和你同流合污
第二个底线,中立而不倚。
这就是说不找靠山。君子之强,有自己的独立人格,独立价值,独立格局,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却不把任何人当靠山
三个底线,国有道,不变塞焉
有道,就是国家清平昌盛的时候,君子自然能当官任事,大有作为。但是,人往往在没有发达的时候,很注意自己的行为准则;等富贵发达了,就容易放松骄肆,就膨胀,改变了当年的志向操守。所以,君子之强,就是富贵之后还能明哲保身,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忘初心,本色不改,绝不膨胀
第四个底线,国无道,至死不变。
国家好的时候,君子一定是为国家服务的人,如果你没能为国家服务,那是你没本事;但当国家无道的时候,也就是当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如果你还立于朝堂,那你就是同流合污,和昏君奸臣一起干坏事。
所以国家无道的时候,君子一定要退隐,坚守自己的志向,然后等待下一任新君
明哲保身并不是苟且偷生,而首先是不同流合污,不干坏事;然后是不趋炎附势,不卖身投靠;第三是不得意忘形,不得志便猖狂,不膨胀,不放纵;第四是浊流勇退,不是激流勇退,是浊流勇退,如果世道污浊,我就马上隐退,绝不贪恋权位和富贵。
真正要做到明哲保身: 尽孝道;家在前,国在后;世道总是治乱交替,不是一己之力能改变。乱了,卷而怀之,等待。
这个成语,常常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现在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为的是趋安避危,保全自己,一直把它当做贬义词使用来使用的比较多。
看了一下,引发很多争议有这4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