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新观点冲击到时怎么办?——《认知觉醒》

当新知识信息量多到足够冲击自己的时候,人是会害怕的,就像有些害怕改变的人一样,换上新认知,也需要将旧认知推翻重建,推翻重建的过程本来就是痛苦的,所以人天生回避痛苦,天生回避成长。

很多次,看到一些能让自己新生的知识的时候,我总是会丢掉手里的书,然后好久不再拿起来。比如《小狗钱钱》,《阅读的方法》,《认知觉醒》……

关于这个问题,我遇到过很多次,丢开了很多书。

不过,就在今天我再次看到《认知觉醒》这本书时,心想,管它呢,我再拿起来随便翻翻。结果翻到了108页“事不关已,不关联”这一内容,看到里面讲一个内容:

普通人觉得要是不把书读完,实在对不起作者或者是自己花出去的钱,但经济学家考文却觉得他这样做很划算。因为只有真正和自己有关的内容才对自己有用,在这个注意力非常匮乏的时代,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书或是书中的所有内容读完。

作者得出结论:知识的获取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与自己有关联,以及这种关联有多充分。

读到这里,我在书上写下:

我想起,十多年前,我家某人就已经深刻的明白这个道理。他经常说,书不在多,也不在于有多好,只要自己能够好好吃透学习的一本书就是自己的好书。

你看,这个观点和作者的说法不谋而合吧。

我又在想,为什么别人在那么小的年龄里就能明白那么多厉害的道理,而我自己,学习了很多,走了很多弯路之后,才能明白其中的一点点道理。

说到这里,是不是我的完美主义又在怀疑我自己?

啊!这个问题本身也在否定自己。

(我转念一想,不能这样,要好好暗示自己,所以我接着写)

我想,没有关系,等一下看完书,我搜一搜“为什么别人都懂的道理,自己要跌跌撞撞很久才能明白过来”这个问题,然后看看有些什么答案。

当写完这些字,我又不怎么害怕书里的知识冲击我了。既然有冲击,有更新,我们何不把冲击的地方写下来,一方面作为记录;一方面也是作者说的关联,让看到的知识和自己产生关联,产生关联的知识才能变成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所以,不管是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当你被新观点冲击到时,把这种害怕和震撼写下来,也不失是一种收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