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意义上,享受教育教学就是享受美。朱永新先生在他的《教育是一首诗》中说:“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份快乐的心情……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种生活的诗意;你能从平凡中品味出伟大,从失败中咀嚼出成就;你能读懂每一个孩子的脸庞,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房;你会惊奇地发现:幸福熙熙攘攘。”
比如,语文课上,有位老师在教柳永的词《雨霖霖》时,这样开头:“在东京城外、植满垂柳的汴河码头。凄清冷落的深秋,一场骤雨刚刚下过,树梢上的寒蝉又如泣如诉地叫了起来。在长亭送别的人慢慢饮酒,细细话别。一直挨到傍晚,雨也停了,舟人催促,该是起程的时候了。这首词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我国十一世纪缠绵的送别图……”接着,老师放《雨霖霖》的教学磁带,先读后唱,民乐伴奏、昆曲声腔。在悠扬悦耳的箫、笛声中、学生倾听着凄楚婉转的女高音歌唱,眼看课文和注释,很自然地进人了词的境界。它是一种感受,一种体验,使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感受、体验到美。这样的教学,不是享受又是什么?有人为“教育”做了一个诗化的比喻:“教育是一首诗,可以是田园诗,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抒情诗,有各种各样的情调和内涵。”
的确,只有一个诗意盎然的人,才能享受教育,才能把教育解读的如诗如画。
作为教师,不可能人人都这样享受诗意的教学工作,但却不妨碍我们用自己的生活来诠释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不妨碍我们自己理解的教师职业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