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樽香炉映入眼帘,一帘旧社会名利场的帷幕就此拉开……
“少时不读红楼梦,少时不读张爱玲”忘了何地看到了这句话,或许是教材中的张爱玲曾说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的引诱,曾在读《红楼梦》之前拜读了《倾城之恋》范柳原与白流苏的故事,并没有深入的思考,对一些细枝末节也没有深入的体会与领悟,只是对白流苏利用范柳原进入上层社会而感到不屑。
在读了《红楼梦》后对教材中说张爱玲的创作来源基本上都是基于红楼梦有了更深的体会,无论是在人物语言上,( 长辈奚落小孩子几句,也是有的 )还是对服饰意象的营造与环境的铺陈上(姑娘真是明白人。”一引把她引进一间小小的书房里,却是中国旧式布置,白粉墙,地下铺着石青漆布,金漆几案,大红绫子椅垫,一色大红绫子窗帘,那种古色古香的绫子,薇龙这一代人,除了做被面,却是少见。)都继承了红楼梦的传统,将服饰世界构成一个丰盈的意向系统,无论是葛薇龙手上脱不下去的金刚手镯还是使曾经天使般的少女堕落的华丽衣衫,张爱玲都写出来拜金的都市社会里最悲凉的人生寓言。
《沉香屑》也让我对出身显赫世家的张爱玲有了更深的认识与体悟。张爱玲笔下的葛薇龙面貌也酷似自己,与她的香港求学的经历也有相似之处,果然作品都是作者依托现实,对现实社会进行细致观察来描绘的吧( 南方的日落是快的,黄昏只是一刹那。这边太阳还没有下去,那边,在山路的尽头,烟树迷离,青溶溶的,早有一撇月影儿 )
果然作家都是细心的观察者
(她留心偷看梁太太的神色,知道梁太太对于卢兆麟还不是十分拿得稳,自己若是风头出得太足,引起过分的注意,只怕她要犯疑心病,因此固执不肯再唱了)
作品主要通过葛薇龙初次到甘心为了金钱而委身于年过六旬的老男人而后守寡的姑妈梁太太家中的所见并乞求姑妈资助自己继续留在香港读书而后因为自己的虚荣心而甘愿被姑妈当做拉拢人的交际花,对于自己结识的卢兆麟也被姑妈勾搭走,而姑妈则有意把薇龙培养成为职业交际花,她自然不想白养活这个侄女,希望一直留薇龙在身边替她笼络男人。所以,她打算把薇龙献给多年老情人、汕头搪瓷业巨头司徒协。薇龙自然是满心的不乐意。
此时,葛薇龙又结识了乔琪乔,乔琪乔也被他所迷惑,即使在乔琪说出不会与之结婚的基础上,葛薇龙依旧痴心“我爱你,与你有什么关系”,这与茨威格笔下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样,恋爱脑……乔琪乔又与丫鬟睨儿勾搭上,葛薇龙一气之下要回上海,可惜又放不下香港的富裕生活,不愿过大多是“一个月五六十块钱,在修道院办的小学堂里教书,净受外国尼姑的气”的生活,于是在姑妈的挑唆下她屈服于生活,甘心为姑妈拉拢人,养着只想做小白脸吃软饭的乔琪乔……
小说在结尾处戛然而止,但是却在姑妈劝乔琪乔娶葛薇龙时说出了结局“大可以在葛薇龙年老色衰没有利用价值时,找到其出轨的证据与之离婚……”乔琪乔可能大概率会这样做吧 但是小说中又提到乔琪乔始终未骗过她,有提到有一天会让你失望之类的话,小说在悲凉中笼罩着浓浓的阴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