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前辈,我们先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朱温
其他姓名:朱全忠、朱晃
生卒年:852-912年
性别:男
爱好:女
特长:当面捅刀子、背后捅刀子
学习经历:无
工作经历:
852-877年,混;
877-882年,就职于黄巢起义公司,先后担任打手、高级打手、打手团队负责人等职务;
882-907年,挂职于大唐王朝公司,专注于个人创业;
907-912年,成立大梁王朝公司,担任董事长兼CEO(皇帝)。
我小时候看历史有一个印象:每个朝代都有好皇帝和坏皇帝,其中,开国皇帝既然能开创一番基业,那自然都是好皇帝。直到我知道了这位仁兄。
唐大中六年(852年),朱温出生在宋州砀山午沟里(今安徽省砀山县)的一间草屋中。
大凡帝王出生,史书上都会有所谓异象的记载。五代时期皇帝特别多,老天爷就特别忙碌,诸如冒红光啦、冒紫气啦、托梦啦、化龙啦、金光闪闪啦、香气腾腾啦,隔一阵来一次。
朱温也光荣地让老天爷加了回班,史书记载他出生当晚,居住的草屋上方红云冲天而起,吓得边上的邻居都端着脸盆提着水桶赶来救火。
朱温的父亲朱诚,给儿子起了小名叫阿三。这倒不是因为老朱家有某邻国的血统,只是因为在他之前朱诚已经有了两个儿子(老大朱全昱,老二朱存),朱温排行老三。
后来有人骂他的时候称他“朱三儿”,就是为此。
此时的朱诚绝不会想到,自己怀里这个男婴,竟然就是后来大唐王朝三百年基业的掘墓人。
朱诚从事的是教育行业——私塾先生。在那个年代,识字的人是珍稀物种。在大多数人还在田地里顶着烈日挥汗如雨的时候,朱诚却可以在屋里教书,按理说日子应该过得很滋润了。
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朱诚虽饱读诗书,却屡屡科举失利,仕途无望。那时天下纷乱,当年的盛唐气象早已荡然无存,老百姓有口饭吃就不错了。更何况老朱家居住的砀山午沟里只是一个小县城,有多少人会掏钱让娃娃来念书呢?
没有生源,就没有经济来源。
正应了那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一辈子读书的朱诚务农不行,经商不会,朱家的生活捉襟见肘。
与此同时,朱阿二、朱阿三年纪虽小,却顽劣不堪,今天堵村东头王阿姨家的烟囱,明天拆村西口李大妈家的屋顶,害得朱老夫子得一家家上门赔礼道歉。还好读书人还是比较受尊重的,人家看也没啥严重的损失,说两句也就不计较了。
老二老三不让人省心,老大朱全昱倒是比较像自己,忠厚老实、乖巧懂事,可这大儿子把自己的缺点也像了过去——实在没啥本事。
朱老夫子一边要为儿子东奔西跑,一边又要担心儿子前途,烦闷成疾,竟然一病不起。不多久就去世了。老朱家失去了仅有的一点生活来源。被迫之下,妻子王氏带着三个儿子去附近的萧县(今安徽萧县)投奔地主刘崇,一家四口给刘家做佣工以维持生计。
王氏和大哥朱全昱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干活也尽心尽力。老二朱存和老三朱温就截然不同了。好逸恶劳不说,还喜欢舞枪弄棒,随着年纪渐渐变大,身体渐渐强壮(看来地主刘崇还挺厚道,哥俩吃的不错),越来越招乡里人讨厌。
我读初中那会儿,班上也有几个好动的同学,喜欢在教室里大呼小叫、挥舞刀具,所以很能理解做朱温兄弟的邻居是什么感受。让这样的小流氓踏踏实实下地干活,那是不现实的。
朱存和朱温认为自己武艺高强(也不知道哪里学的),种田放牛这种没出息的工作会埋没他们的本事,所以天天讨论着跳槽,想去应聘一份新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