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的人总是说羡慕这一代年轻人,因为他们拥有更大的世界,更多的选择,但我不羡慕这一代年轻人。这一代人从“过劳死” “996” 到逃离北上广,再到“躺平”,到底是时代的问题,还是我们真的比较弱?为什么上一代人总是骂下一代人“垮掉” “没志气”?而下一代人总是反驳道“那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太惨了,倒霉的事情都让我们摊上了,你们什么好事都赶上了,占尽便宜还卖乖。”
60后说70后垮掉,70后说80后自私,80后说90后脑残,90后看着00后对80后说,你看你们的娃这么残,还好意思说我脑残?
在“双城记”的开头是这么说的。那是最好的岁月,那是最坏的岁月。那是智慧的时代,那是愚蠢的时代。那是信仰的新纪元,那是怀疑的纪元。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
如果你总是盯着糟糕,这个时代就是前所未有的糟糕,但如果你盯着机会,那么这个时代也会有前所未有的机会。今天这个时代,就看你怎么玩儿。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玩法。50后,60后面对的是多年的社会的动荡,自然灾害,他们的大部分时间要面对饥饿,运动,市场化,下岗,毕业分配,在大时代里没什么选择,只要活着就赢。70后,80后玩的是“跑跑卡丁车”,走的慢虽然不会死,但走的快的人得分最高。他们面对的是“市场化”,单位不再什么都管,虽然少了稳定感,但多了不少机会。80后是第一代独生子女,物质不缺,但精神匮乏。90后和00后玩的是“我的世界”。这里没有生死的凶险,也没有快慢的比较,唯一要比的是创造力和想象力。但“更有创意,活出自己”似乎是一个没有抓手的难题。美学家贡布里希曾经说过“没有比完全不受约束的自由更加难以忍受的东西了”。
古典老师的新精英生涯在2014年承办了当年的亚太区生涯大会。而他们讨论的话题是“如何抓住机会,怎么判断趋势”。听到这里日本生涯发展协会的创始人尤为感叹。她说他们讨论的方向是“如何让日本年轻人爱上工作”。他说,如今日本的年轻人是一种塑料袋生涯,有风就飞一段,没风就在地上待着。你踢他一脚,他就哗啦动一下,你不踢,他就虚无的躺在地上。
为什么这几十年来,没一代人都质疑下一代“垮掉” “脑残”?因为时代的快速变化,中国社会整体快速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层级的问题。把每一代人都裹挟进了不同意义的追寻里。50后,60后要解决生存问题,70后,80后要解决竞争问题,90后,00后面临创造问题,活出自己才有意义。现在50后,60后退休长寿了,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活出这个时代的自己,于是开始跳广场舞,开始社交,聚会,刷短视频。。如果当年的自己看到现在的自己一定会说“这老头儿老太太垮掉了”!所以关于价值观的争吵,本质是个代际冲突问题。但无论什么年代,最终人们总是要回到自己这里,先去外面看看大千世界,然后找到自己的优势,认识自己的局限,再回来做自己。
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热爱的领域,然后做那个领域的极限运动员。职业规划师经常说:行业之间有”可迁移的技能“。所以跨行不难。如果你要跨过去做到优秀是可以的,但如果要跨行做到顶级高手,那是有难度的。因为每个领域的顶级高手都是这个领域的极限运动员。他们不计成本,不计得失,就是这样狂热。说到这里,卓越=天赋*刻意练习*时间的公式就成立了。而任何一个领域的成功都是“实力”和“运气”的结合。
这个时代的通关法则是什么。美团创始人王兴,清华毕业之后去美国读博。2003年在看到互联网社交在美国如火如荼,他决定放弃学业,回国创业,前后有校内网,饭否网,海内网。。一个个项目开风气之先,又由于各种原因不是卖掉就是关闭。直到美团,“千团大战”中脱颖而出,王兴终于在互联网江湖占据了一席之地。而投资人找的就是趋势之上的极限运动员。然后支持他们做事情。讲到这里,极限运动员最容易撞大运,似乎也有了答案。王兴的创业路程,可谓是“九败一胜”。不断尝试的人,撞大运的概率会更高。他们有天赋,也花了大量时间正确练习。他们为这件事情投入了一切,而且无视性价比。可谓,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