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大家有条件的纷纷回家团圆,没条件的就地过年也会收到爸妈的电话访问。
跟长辈们的对话大同小异,无非就是互相各自说一下近期情况。
除夕一过,就到了拜年的时候,家中长辈开始打电话、视频通话,跟远方的亲友话家常。
聊天中少不了谈起“别人家的孩子”,此时此刻,就算你平时再风光,也少不了被父母长辈用“别人家的孩子”对你进行“降维打击”。
如果你赚的多,父母就会说别人家的孩子懂得陪伴老人。
如果你陪伴父母,他们又会说你没有上进心,不懂得拼搏。
除此之外,还有别人生三胎是能耐,别人夫妻和谐,别人风趣幽默,别人好友成群。
换到自己身上,就是只管生不管养,妻管严恋爱脑,天天嬉皮笑脸,一堆狐朋狗友。
01“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别人家的孩子有很多,其实你也是别人家的孩子。
即使你的父母总拿其他人与你对比,你又怎么知道未来你不比他们强呢……
小时候,冬儿的父母希望她做医生或者公务员,但是冬儿的成绩不好,她也不想按照父母的安排过这一生,干脆考了外地的学校,报了别的专业。
邻居小梅则很听她父母的话,先是考上了医学院,后来又做了公务员,按部就班的结婚生子,继续着她“别人家孩子”的“职责”。
毕业后,冬儿从事金融行业,每当回老家,父母都会拿小梅说事,“看看人家小梅工资稳定,学历又高。”
于是冬儿成了他们口中的“工作收入不稳定,老了没退休工资”的人,从事私人置业顾问的冬儿对此只是笑笑。
后来,冬儿40多岁的时候凭借着个人资源买了两套房,一套父母住,一套自己一家三口住。
同一时间的小梅还是一个基层公务员,今天忙着上山下乡,腰酸背痛也迟迟等不到升职。
过年时,一家人聊起了曾经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小梅,冬儿问爸妈“现在你们还觉得她比我强吗?”
父母一片沉默,冬儿也知趣的跟爸妈聊起了其他话题。
02一味的顺从,顺从过头也会失控
小童从小乖巧可爱,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虽说从小到大没有拿过奖学金,但也是踩着一本的分数线上大学。
他学的是师范,实习的时候跟学校里比自己大一届的学姐恋爱了。
他教历史,学姐教的是数学,还兼职当班主任,原来,她当年曾经想过当一个考古学家,但因为理科成绩更好,而且家里不支持,才当了数学老师,依然很喜欢跟懂历史的人聊天。
恋爱时,小童几乎事事都顺着女友,真可谓是暖男二字的写照。
在小童跟学校签下正式聘书之后,就向学姐求婚,两人步入婚姻。
婚后家里很多事都是妻子做主,偶尔有些矛盾,都是因为小童说不应该这样,因为他的父母从小就告诉他,应该那样。
虽然觉得丈夫有一些太听父母的话,但也只把它当做小童的孝顺,女儿出生后,教育方式的矛盾,终于让妻子爆发了。
略去中间的争吵和冷战,因为一切都是妻子这边的愤怒,小童一贯的忍让,仿佛他的妻子是在无理取闹,随着一次次的沉默,妻子的心冷了。
曾经小童的顺从,原来并不是因为有多爱,不过是习惯罢了,妻子再也不会因丈夫的顺从而感到开心,反而觉得无比讽刺。
在妻子的坚持之下,两个人最终还是离婚了,女儿归母亲,这个倔强的女人索性辞职,去了之前挖她的一所私立学校。
直到妻子带着女儿离开,小童也没搞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他从小到大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是亲朋好友中被羡慕的那个对象,为何妻子却不认同?
03静静的陪伴,远胜儿女的金钱地位
最近,我看到了演员咏梅和她妈妈的故事,让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和姥姥。
在一次《人物》的访谈中,咏梅被问到“如果时间停留在某一刻,你希望是哪一刻?”
她的回答是,妈妈73岁生日那天。
原来那天,女儿陪着妈妈来到郊外的公园散步,两人走着聊着,累了,就在长椅上休息。
女儿剥开一块糖喂给了妈妈,母女俩看着公园中,小河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一群飞起的鸟儿。
妈妈忽然感叹,“我好幸福。”
今年夏天时,我也陪着我的妈妈和姥姥去公园里散步。
那时已经接近秋天的气候,不冷也不热,偶尔的一丝微风让人觉得凉爽。
妈妈搀着姥姥走在前面,初秋的时节地面上已经有金色的落叶。
我在他们后方为两人拍照,有时又走到侧面,或者在他们前面倒退着为他们摄像。
妈妈微笑着,姥姥也眯眼笑了,走了一会儿,妈妈从手包里掏出奶奶的保温杯,让她的妈妈喝水。
于是我抓住机会,为他们来了一张喝水的合影。
我想这时候,我的妈妈和姥姥,心中也有那样的感叹吧~
“我好幸福”,因为有你们的陪伴。
写在最后
很多父母都不会对孩子说,他们有多爱你。
可能是解决罗嗦,也可能是一通电话中的几句关怀,或者是劝你多喝水、少熬夜。
如果你在家里睡懒觉,他们会让你出去走走。
如果你拿起手机看个不停,他们会找话题跟你聊天。
如果你只说了一句想吃某样东西,他们会千方百计的帮你把那道菜做好。
但更多的时候,是他们想做却做不到,因为父母不是万能的,而且他们早已老了,不能为我们遮风挡雨。
也许,他们口头上还是喜欢讲,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可是心里他们早就告诉自己,你才是他们最优秀、最爱的孩子。
点个“喜欢”,你是不是别人家的孩子?我猜你是,只要你的父母也那样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