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彌先生这幅《洗脸吃饭》的绘作,在我看来,撞击人的心灵的,该是那个搪瓷洗脸盆了。
就我们60后一代人来说,住校读高中,以至后来读大中专、技校,都是少不了这个重要的生活器皿的,今天的孩子们外出求学,大概都是塑料洗脸盆了,很少再用这种搪瓷洗脸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有青年朋友结婚时,送一个带大红喜字的搪瓷脸盆作为结婚贺礼也是常见的。
记得我的少年岁月中,家里的搪瓷洗脸盆不小心碰掉一块或几块搪瓷,母亲都是点上或刷上点红漆,接着继续使用。今年春节前夕,帮着母亲收拾整理房间卫生,就发现母亲仍在使用这样一个磕碰掉搪瓷、涂着红漆的洗脸盆,我提出扔掉算了,母亲却要留着是个念想。我想也是,家庭无论怎样现代化,还是应该保存一些具有时代纪念意义的物件的,不然,凭借什么回忆过往的生活与日子呢?
知彌先生在《洗脸吃饭》这幅绘作的著文中说,“饭前要洗脸洗手”是为“习惯和仪式”,这是客观而确实的。不过,他说母亲招呼孩子的话语是“洗手吃饭!”父亲的招呼话语则是“洗脸吃饭!”这倒是很值得琢磨琢磨的。
“洗手吃饭”,自然是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着重在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特别是健康卫生的良好习惯。因而,价值在“习惯”二字,尤其是“好习惯”。
“洗脸吃饭”呢?当然也是父爱的一种体现。既然都“洗手”了,连带着“洗脸”也是不成问题的。手脸洗干净了,庄重地去吃饭,不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更为严肃的尊重?不是对饭食所代表的劳动的尊重?这就是“仪式”的价值了。更何况,“洗手”“洗脸”一体化作为的习惯中还有“勤奋”“细心”的价值涵括。
教育教养子女,是父母共同的责任。所以,我以为,在知彌先生的母亲要求孩子“洗手吃饭”,父亲则加以要求孩子“洗脸吃饭”,正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协同教育教养,也体现了知彌先生的父亲作为一位知识分子在教育教养子女上的别具心裁。
“洗手洗脸吃饭”是为平常事,话语也是日常话,但是,绘入画作,写为故事,我们就不能不琢磨和思忖一下其平常中的不平凡之价值,特别是其中教养子女的方式方法与特别用心问题。
处处留心皆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