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上要做两件事:第一,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
如果达不到这两件事的和谐,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苦役。不能认为:既然学生在掌握知识,他自然就变得更聪明了。这一切远不是这么简单的。
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就是你首先要把自己培养成思考者,你才能体会和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智力活动。事实上,只有开展与课堂上所学的东西没有直接联系的丰富的思维活动,才能为在课堂上的顺利学习打好基础。
正因为这样,我们学校里才非常注意,不要把学习局限在教室的四堵墙壁里,不要机械地把事实和规则从教师的头脑里搬运到学生的头脑里。用形象的话来比喻:在教室的旁边,还应当有一块田地,让学生在那里从事智慧的、被某种思考所鼓舞的劳动。这块田地可以是很小的,哪怕是装着泥土的一个小箱子也行。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同时看见、观察和动手。哪里能做到这三点,哪里就有生动的思考,使智慧得到磨炼。
智慧的、受到思考和好奇心鼓舞的劳动,这是能浮载思考的大船的深水。智慧的双手能创造智慧的头脑。当一个年幼的人不是作为冷漠的旁观者,而是作为劳动者,发现了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并且通过思考、观察和动手而找到这些回题的答案时,在他身上就会像由火花燃成火焰一样,产生独立的思考。为什么向日葵的花盘总是朝着太阳转呢?为什么蜘蛛在下雨前爬进窠里而在天晴以前出来结网呢?为什么猫的眼睛在夜里能看见东西呢?为什么在播种前先把种子放在太阳地里晒呢?在紧张地思考这些问题中的每一个问题时,你的思想一会儿从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反复地进行许多次。用成年人的话来说,这就是从各个方面来研究一个事物。在这个过程中,你就是在学习“在观察中思考和在思考中观察”——思维训练的意义就在于此,你借助这种思维训练就比较容易理解课堂上所讲授的科学基础知识,在思维训练中不必搞千篇一律的做法。一个人可以观察草原和牧场上的植物,第二个人可以研究湖里的生物,第三个人着迷于在温室养花……你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而没有兴趣就没有发现的乐趣,就没有才能和爱好,就没有活的灵魂,就没有人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