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产品定价的目的,就是在商品成本和用户价值之间,寻找整体利益最大化的那个价格点。那么要如何给产品定价呢?这是每个产品经理都需要去面对的问题。
首先我们先明确下两个概念:
1. 商品成本:商品成本不仅是指一个产品的物料成本,还包括产品的研发成本、营销成本、仓储运输成本、售前售后等成本,这些成本均摊到每个产品后,这个总和就是商品的成本。
2. 用户价值:用户价值是指用户为了解决他的问题或需求,而愿意支付的成本。
定价的目的,就是在商品成本和用户价值之间,寻找整体利益最大化的那个价格点。
理想的定价状态,是明确用户的价值,得出用户愿意为之付费的最高点。然后结合不同用户价值的最高点和不同的用户基数,从中选择整理利益最大化的那个价格点。
一、产品定位
高端型产品,服务于10%的高端大客户,这类客户不缺钱,需要的是优质稳定、功能齐全、安全、服务到位的产品。所以产品溢价空间高,可基于稀有性、品牌溢价、独特卖点等进行定价。这类产品的定价策略更多取决于客户的预期。
中等型产品,服务于中大型、中小型客户,这类客户会参考非常多的类似产品价格,除了关注产品的功能是否满足需求、性能是否稳定可靠等之外,还关注产品能提供的持续性可回报性收入,比如降本增效指标等、投入产出比等。
低端型产品,则一般走薄利多销的路线。服务于中小型客户,如果是强需求型产品,则定价可不受客户预期影响,简单来说,不得不用,如果是弱需求型产品,锦上添花型,中小型企业可用可不用,则定价不能太高,只能薄利多销。
二、竞品情况
产品优劣势比较:产品整体比竞品优质,则定价可以偏高,产品比不过竞品,则定价需要偏低,从价格上营造优势。
客户群体比较:参考竞品时,可能会有多类竞品,面向客户群体也可能有所不同,如果面向的是同种客群,则需要重视价格对比;如果面向不同客群,则不需太过重视价格对比。
提供的服务比较:竞品产品比我们优质,则需要再对比一下服务;竞品服务更好,则要么提高服务品质,要么再降低价格。
销售模式比较:只看产品价格,不能看出客户整体需要付出的总体成本。可以从产品销售模式进行对比,比如一次性售卖、连年订阅收费、包括云资源价格等。对比整体投入产出比。
三、定价注意点
1.定价是否易于理解
定价时不仅需要考虑价格体系的透明度,也要考虑价格体系是否易于理解。不仅是产品逻辑需要清晰明了,价格体系也一样,不要让客户翻完全部价格内容还是一头雾水。有理有据、简单的直白的定价可以让客户更快从定价中换算自己所需要支付的成本。
2. 小心翼翼推进
当我们制定价格体系时,往往有两种时段:产品推出前、修改现有定价。
产品推出前还没有得到市场的验证,首次的价格影响着产品在市场中首次亮相的定位与客户是否买账的结果,因此一定需要小心推广,严谨验证,小步快走,快速修正。
产品推出一段时间后的修改定价更需要留意,这时候的产品已经得到了市场的验证,也已经有不少的客户已经购买,这时候调整价格既要考虑拉新也要在意老客的感受。
3. 与一线的销售多沟通
虽然我们常说产品经理要深入一线和客户在一起,但对于产品经理而言他的本质工作并不是决定价格,而是如何通过产品给客户带去价值,因此即便与客户再近的产品有时候也没有办法从客户处得到完整的、全面的对于价格的想法。
而销售因为常年与不同的客户打交道,面对过各式各样的客户咨询,也会与不少客户保持良好的联系;在市场上的长期打磨也会对竞品的定价策略、市场打法有着深度的理解,他们的意见有时候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四. 常用定价方法
1. 撇脂定价法——先贵后便宜
撇脂定价法——是说用类似的技巧,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最早期,制定一个高价,榨取利润,就像从牛奶中撇取这层鲜美的奶油一样。(Apple公司)
通过撇脂定价法产生高额利润,在新产品上市的初期就迅速收回投资,这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毕竟许多企业收到现金流的限制,不敢快速扩充产能,不敢加大营销力度,可能会因此错失很多机会。
撇脂定价的条件:
要有用户做“冤大头”
要有技术做护城河
要有品牌做试金石
2. 渗透定价法——直接最便宜
渗透定价是指企业把其创新产品的价格定得相对较低,以吸引大量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
渗透定价的条件:
需求弹性大,更该用低价
边际成本低,才好用低价
初来乍到时,推荐用低价
3. 阶梯定价法——越多越便宜
拾级而下,是每增加一定的购买量,价格就降低一个档次——目的就是让你多买、再多买。
一句话记住阶梯定价法:多买多便宜,少买少抽筋
优惠金额不等比
上限保持吸引力
边际成本扛得住
4. 动态定价法——不一定啥时候便宜
动态定价法:就是商家对商品或服务价格进行灵活调整的一种定价策略。
一句话理解动态定价法:看人下菜,看风使舵。
观察实时需求;
基于用户行为;
活用价格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