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生而为人,就总要经历各种心灵上的创伤、困惑、孤独、无聊等痛苦,有了痛苦我们就会寻求治愈。那些超越了自身痛苦,治愈了自己的人,就会把自己的经验分享出来,这些经验也就成为了我们所学的哲学、心理学等思想知识。我们会认为既然知识能解决他人的痛苦,自然也就能解决自己的痛苦,我们也就会崇拜知识。但是知识真的能带来治愈吗?
治愈意味着彻底的超越痛苦,完全生活在平安喜乐的幸福感中,而幸福感则是由当下所带来的心灵上的感受,它与思想无关,我们不可能对过去的某个思想感到幸福,也不可能对未来的某个思想感到幸福,我们的幸福感一定是来自于对当下的感受,当下的感受自然又是源自于我们对当下的感知。就像当我们看到夕阳、看到彩虹,听到美妙的音乐等,自然就会有愉悦幸福的感受出现。所以治愈一定是来自于我们对当下事物的感知,也就是来自我们的行动,而不是来自于某个思想知识,思想知识对我们来说也就是无用的。
心理上的思想知识之所以是无用的,是因为知识都是来自对对自身行动结果的表达。比如那些圣人就是自己先体验到了愉悦幸福的存在状态,然后他们就把处在这种状态时的心灵和大脑的状态表达了出来,也就有了愉悦、幸福、活在当下、空无、无为等思想知识的存在。
而圣人之所以会体验到这样的状态,显然是因为他们自己行动后的结果。所以重要的是行动过程而非结果。只有当我们有了正确的行动过程,结果自然也就会来到。简单说就是只有当我们按照圣人的行动方式去行动时,我们才会亲自体验到圣人所描述的状态,我们也就才会真正懂得圣人所总结出的思想知识。
但是我们会发现,我们学到的大多数心理学、哲学等知识就都只是结果,不懂得其产生过程,因为很少有圣人讲自己的行动过程。所以很多人的学习就是在用圣人的结果去反推过程。比如圣人说空无,他们就自己去脑补,所有事物的本性都是空无的;圣人说静能生慧,他们就强行的用各种手段,比如冥想、瑜伽、太极等方式让自己安静下来。这种用结果去反推过程的行为本身就是局限的,也就是错误的。就像为了实现无为所做的任何努力就都是有为,无为也就永远不可能到来。所以如果我们按照结果去行动,这就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永远不可能超越痛苦。
但是十九世纪的克里希那穆提,就把自己的行动过程完全讲了出来,在他的一生中就都在教大家要如何去聆听、如何去觉察、去感知、去体验生活,让我们不要去相信任何圣人、上师所讲的道理,任何道理都要自己去感知和验证。
当我放下思想知识,按照克里希那穆提所讲述的行动方式去行动后,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我确实也就体验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也会反对心理学、哲学知识的原因,是因为我确实亲自体验到了知识对我们的束缚和局限。但是并不说这些知识就是无用的,而是说他人的知识对我们来说是无用的,只有我们通过自己的行动所悟到、体验到的知识才是有用的,当知识是来自自己的体验,那么我们就一定是先有行动了,这样得来的知识也就是真正的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