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辛苦和故事!外人看的是热闹,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对我而言,无以解忧时,庆幸还能在简书上写文字。
01
又听秋风起,又见落叶飞,这几日秋风越发威武,我瞧了瞧日历,原来已过立冬。厦门的秋天总是如此短暂,当感受到早晚的海风硬是能把人吹得生冷时,冬天便已悄然而至。
听着窗外号叫的风,我猛然想起简友在妈,我不回去了 一文的留言:“中年就是上有老下有小,夹在中间的我们总是分身乏术。”
“中年是夹心饼干。”
“原来,我已是中年了。”我在心里苦笑道。
多事之秋,无不在提醒着我步入中年之无奈。
02
细数,已在这座城市呆了十个年头。
来过这的人无不迷恋它的干净、美丽,无不赞它风景美如画,无不欢喜这的生活之惬意。
而我知道,身在这座花园城市,一切并没有这般美好。在这呆了十年,看着房价高涨不跌,一年不吃不喝也只够买一平米的无奈有谁知?
记得07年毕业时,我跟着好友apple来到这座城市找工作,站在城市的中央,望着眼前的高楼大厦,看着整洁及绿意盎然的街道。我心驰向往, 满怀期待地对apple说:“要是我们能在这工作、生活是件多么美妙的事啊!”
的确,我们留在了这座城市,只是住不起小区,蜗居在城郊简陋的民房里。
开始工作的半年,住的地方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热水器,“家徒四壁”莫过如此。
一个月千把来块的工资,我们不敢肆无忌惮的逛街,即使要逛,也只逛夜市,享受着与小摊讨价还价后的惊喜。
更多时候,我和apple下班后就躲在外图看书,那些年体会了一把“窃读”的滋味。
那时,每月不忘的事便是在报亭买《读者》《青年文摘》,这两本杂志陪伴我度过青涩的岁月,让我有勇气在这座城市坚持着。
那时还没有简书,大多时候,我喜欢下班后,坐在公交上抱着诺基亚520在QQ上写日志,写写心得,写写随感,写写故事。原本平淡无味的生活在文字里有了色彩。
那一篇篇日志承载着我走过的岁月及对未来的期许。是文字,温暖着我那颗独在异乡孤独的心!
03
三年后,我在这座城市认识了我家先生,隔年有了可爱的女儿。虽然依然买不起房子,但我觉得,有爱人在的地方便是家,哪怕只是住在简陋的民房。
我常自嘲说自己就是那个漂泊在花园城市的乡下人。虽然是城里的乡下人,但每天忙碌在平凡的岗位上,干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工作之余又能带娃,日子也过得好不惬意!
朋友羡慕我能在美丽的花园城市工作,佩服我把女儿教育得这么好,佩服我如此执着地坚持亲子共读。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些年过得好不好。
发在朋友圈里的那些小确幸,不过是生活里很微小的一部分,更多的苦辣其实是在我的心里。
犹记得上周的某天吃晚饭时,六岁的女儿天真地问她爸爸:“爸爸,你这样一直生病,会不会死啊?”瞬间,先生的眼泪夺眶而出,哽咽地说:“爸爸没事,爸爸一定会看着你长大的。”
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女儿童言无忌的一句话让先生泣不成声,女儿也被吓哭了,而我只能强忍着泪水安慰女儿,又来宽解先生。
是的,现在的我是家里的顶梁柱,怎么能轻易流泪呢?
自去年八月做了扩肛手术,先生便一直被伤口折磨着,伤口溃疡,坐卧不安,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前些日子不得已只好办了离职手续,因此,我理所当然成了这个家的顶梁柱。
一个小小的手术,却引发诸多问题,人生之无奈莫过如此。
先生说:“病人生病,不相信医生要信谁。”可是,医生也是人,不是神仙,就这样的伤口折磨了他一年多,竟然各种检查查不出个所以然,折腾到心累!
而今,依然是各种检查,在各医院奔波着,医生说可能是“组织细胞增生症”。我偷偷地问了度娘,发觉如果是确诊此病,治疗还是相当麻烦的,可我不敢多想,宁愿先生觉得我是个没心没肺的人。
我不是个没心没肺的人,我只是不屑于表露,当然我更不会胡思乱想。这一切我都化作思绪付诸于文字,先后在简书上写了“小三”的存在,成了我难以启齿的痛 、这一年多的苦逼就医体验,我有话说 。
在简书上书写文字,给了我坚强勇敢的信心,让我能直面残酷的流年,而不是在那怨天尤人。
04
前些日子,年近80的奶奶从院子外摔倒了,从上而下滚到地瓜地里,摔断了左腿,摔伤了自己。
早已有七年之久老年痴呆的她,竟然连疼痛也已无法表达。想到妈妈说,当天奶奶连哼的力气都没有,左膝盖肿了好多血泡,我心疼得很。这一摔,对奶奶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天越来越冷了,受伤的奶奶注定比往年难熬。人之老,原本就是瓜熟蒂落般自然,只是病痛折磨的晚年,更添了几分落寞。
如此流年,我更害怕与多愁善感的妈妈通电话,脑海里依稀记得她的话语:“为什么什么倒霉事都落在我们家呢?从没做过亏心事,结果儿子娶不到老婆,女婿受病痛折磨,你老奶奶摔伤住院,真不知造了什么孽?”
我告诉妈妈别多想,想多了也解决不了问题。可我知道,这样安慰的话语有多苍白、有多无力。但除此,我不知怎么宽解她,毕竟,妈妈没有多少文化,不像我能在简书上以文字解忧。
庆幸在如此颠沛的流年,让我遇上了简书。自二月注册简书以来,已写了10万来字,400多的粉丝,虽然成绩并不傲人。但我很感恩,当我内心无法排遣时,还有个知心好友——简书愿意听我述说。
庆幸无以解忧,唯有简书。
把自己的人生经历书写成故事说给陌生人听,好过跟亲朋好友述说,我不需要无谓的问候与关怀!有的时候,我宁愿守住自己的小悲伤。而在简书上书写文字却能慰藉我那颗疲惫的心。
05
前些天,与好友小聚,拉拉家长,谈谈这些年的迹遇,好友直夸我变得乐观了,原来那个藏不住小情绪的我不在了,浑身散发着正能量。
好友佩服我在琐碎事之多的流年,还能把工作做好,家庭照顾好。
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悲伤都寄托给了文字,而文字给了我乐观的源泉。
正因为如此流年,我特意去拜读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查看了杨绛先生的生平资料,无不被这位坚强而乐观的女子折服。是杨绛先生的文字给了我直面残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杨绛先生的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女儿钱瑗、一生的伴侣钱钟书相继离她而去,可这些都化作了她继续生活的力量,化作了文字的力量。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绛先生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杨绛先生带着先生女儿的回忆硬是活到了105岁,还留下许多优秀的作品。这样乐观的她才是令世人敬佩的!
每每不如意,我就会想起乐观的杨绛先生,便有了继续坚持的信心和勇气。因为在简书上书写文字,让我知道,人生种种,只要没有遇上死离别,便是最好的流年,所以与其抱怨,不如努力活在当下!
看着窗外草地上的落花,抬头望见冬日里的厦门蓝。如此美景,我又何必把自己圈在悲伤里呢?
我始终相信,心若向阳,温暖自来!而简书上书写文字就是我心中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