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3《读懂孩子的心》第一章 无条件的爱的力量,第四节叛逆不是孩子的错,第1、2小节:理解叛逆的孩子、超越权力之争。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叛逆时的特别关爱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的作者杰弗里·伯恩斯坦,是美国有名的家庭教育专家。他经常出现在美国的公共媒体上,已帮助了2000多个叛逆的孩子和家庭重建亲子关系。
叛逆的孩子通常容易发脾气,喜怒无常,总是拒绝大人的要求,不接受大人的管教,人际关系也受到严重的挑战,经常气愤不已地大喊大叫,等等。
父母可能尝试过不理他、奖励他、贴小红花等很多强硬或柔软的方法,但都不太起作用。因为叛逆的孩子缺乏成熟的情感,他不能够理智地处理各种各样的挫折,不能够从错误中很快地吸取教训。简单地用这些处理成人的方法来对待他不会有效。
还有很多父母在孩子叛逆的时候说:“没关系,这是一个叛逆期,叛逆期过了就好了。”实际上,消极、被动地等着孩子的叛逆期过去,孩子的叛逆可能会变得越来越严重,父母用这个借口放弃了自己去努力的可能性。有的人20岁,有的人30岁,我见过有人甚至40岁才开始回归家庭。
叛逆控制不好的话,除了回归家庭的周期会很长,还有很多叛逆的孩子最后会出现沮丧或者抑郁的情绪,甚至会导致犯罪。父母要真正地学习理解孩子的叛逆。
理解叛逆的孩子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英文直译的名字是“用十天去减少孩子的叛逆”。作者所开发的十天的计划是在他本人已经拥有25年咨询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的。
第一天,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叛逆。诱发一个孩子叛逆有多种多样的可能:他在学校里被同伴拒绝;学习遇到困难;与父母相关的问题,比如说父亲酗酒,母亲用暴力的方式管教他;外部的创伤,比如说性骚扰;对自己的外貌形象不佳的焦虑;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的冲突;认为叛逆是一件很酷的事。
多种多样的原因会诱发叛逆,但是归根结底,所有叛逆的孩子都不知道怎样控制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他们最需要的是帮助。
这时候,请父母永远记住:你一点儿都不孤独。那些在电视上看起来很棒,接受采访,或者看起来非常和睦的家庭,只是其中一面,另外的一面是很多家庭都存在着孩子叛逆的问题,只是多和少的问题而已。你只要坚持下来,平静地面对叛逆的问题,坚持10天,你就会看到改变。第一天,家长要检查自己是否有以下行为:
对孩子微笑了吗?
眨眼睛吗?
有没有拍拍孩子?
有没有跟孩子站得很近?
对孩子说“我爱你”,跟孩子目光接触,然后拥抱他,点头、握手。
参加学校的会议。
给予表扬。
给予赞美。
敦促他上课。安排他的生日聚会。
敦促他参加各种活动……
这些活动每做一项,就给自己一个肯定的评价。当你做到了以上所有的方面,即使你的孩子口头上不承认,也会在心里非常高兴和感激。
父母的消极行为,也可做如下检查:
有没有吼叫?
有没有嘲笑?
有没有讽刺、挖苦?
有没有打骂?
有没有忽视?
有没有唠叨?有没有说教?
经常打断、羞辱孩子。
批评。
引发内疚。
刺激、挑衅。
撒谎。
跟其他家长说闲言碎语。
威胁。
贬低。
摔东西。
否定感受。
没有耐心。不切实际的期望。
过于严厉的后果。
如果你检查以后,发现错的事做得太多了,也不要太难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让自己减压,父母对一个孩子的行为和态度以及生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所以,照顾好你自己才是对孩子负责的行为。
父母可以锻炼身体、看电影,和家人处好关系,让自己的状态变好。当你放松时,孩子的叛逆就会减轻。
你的孩子需要你帮助他克服叛逆行为。
第二天,要学会理解叛逆的孩子。
没有父母会说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大部分家长并不理解自己的孩子。
叛逆的孩子几乎都会觉得不被家人理解,家人也确实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那样,理解是最有效的消除叛逆的方法。
倾听是关键,父母不要带着评判听孩子说话,不要总是想给他建议,说应该怎么样。这种话讲出来的时候会让孩子放弃讲述,因为你又开始“上课”了。如果你不表达出理解,孩子会感受不到你的爱。
要减少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要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和积极面,你才能够耐心地倾听下去。很多父母之所以不愿意倾听,是因为他们一听孩子讲话,就已经有结论了。总下结论叫作“不会聊天”。
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倾听状态:第一,不要给予未经请求的建议,孩子没有问你应该怎么做,你就不要说“你应该怎么做”,这种话不是倾听的语言;第二,不要轻易跟孩子谈论家长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孩子在讲他的事,你却在想讲你的事,这是倾听的大忌;第三,别忽视孩子的感受,让孩子觉得他的痛苦并不重要。
有一天,我儿子早上起来发现他的书包前一天放在我们另一个家里,没带回来。他紧张得要命,觉得没有带书包可怎么上学,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他妈妈说:“这有什么好哭的?你为这么小的事就哭,将来怎么做男子汉?”这就是忽视孩子的感受,会让孩子觉得更加委屈、更加难受,他的表现会更糟糕。父母没帮他快速从难过中走出来,导致孩子事后不再向父母倾诉。
要想做到良好地倾听,得蹲下来或者坐下来,认真地跟孩子有眼神的交流,耐心地听孩子讲,多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
第三天,要做的是在大喊大叫的陷阱边上学做情绪教练。
很多家长习惯于用喊叫的方式来管教孩子,因为太有效了。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只要大喝一声,小孩儿就会立刻愣住。从此,父母只要一喊、声音一高,孩子就听话。只要父母的声音不高,孩子就不听话,因为他等着父母喊他。他认为只要不喊他,一切就是正常的。他并没有学会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他并不知道这件事情的边界在哪儿,只是凭家长的吼叫来判断事情的正确性。
经常采用大喊大叫的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很可能会有对别人人身攻击、语言攻击或者缺乏积极的行为表现。父母大喊大叫的时候,孩子其实找到了父母的弱点,成功地干扰了父母,并且他也学会了大喊大叫。
大喊大叫的诱惑就在于它看起来非常有用,但它导致孩子怀疑父母到底是不是爱他。它让孩子觉得特别孤独、害怕。只要父母一翻脸、声音一高、一拍桌子,孩子立刻会觉得父母不爱他,他会把自己的一切错误都归咎为“反正你不爱我”。
他会用叛逆的办法来跟父母对抗,这就是父母越喊,孩子叛逆得越严重的原因。
我们想象一下,假如配偶或者你的领导每天冲着你大喊大叫,你觉得你能改好吗?反正我的经验是不会,我的经验是想办法对抗,证明我是对的,或者我做这件事不让他知道,等等。
当你想大喊大叫,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怒时,你可以先告诉孩子:“我现在真的快要疯掉了,在我平静下来之前,我得先处理好我自己的情绪问题。”跟孩子说完,就去干自己的事。
找到大喊大叫的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般有如下原因:一是来自遭受强烈挫折的反应,觉得自己无能,怎么连这件事都搞不定;二是我的父母这样对我,我也学会了大喊大叫;三是大喊大叫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四是大喊大叫是唯一的选择。
想要避免大喊大叫,要学会做一个倾听者,通过理解让自己平静下来。
要意识到自己愤怒的信号,让自己冷静或者先离开,等自己平静的时候再处理这个问题。
用轻声细语来替代大喊大叫,声音越小,威力越大。当你把孩子拉到一边,小声地、认真地跟他说话,会比你大声地喊他,更容易让孩子听得进去。
还有一些奇招,比如,想象一下你家正在做电视直播,像真人秀一样,到处都有摄像机。这时候,你会喊吗?会在十几亿观众面前疯狂吗?在这一刻,你会冷静。
还有就是想象一下美国总统就站在你身边,你还会喊吗?
还有一个挺绝的招,就是想一想这是你最后的日子。假如这是要离别的日子,你还会这样跟孩子度过今天吗?
当你能够用这么多的方法去提醒自己的时候,大喊大叫的习惯会逐渐减少。这时,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出现了:你减少了大喊大叫,孩子更容易关注你所说的话。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比如,我儿子的书包忘带这件事,我送他上学的路上拉着他的手,一边走一边跟他谈心,发现时间有点儿紧张了,差几分钟就要迟到了。
我问:“你觉得今天咱们为什么可能迟到呢?”
他说:“时间可能浪费在哭上了。”
我说:“那你觉得哭有用吗?”
他说:“哭其实没什么用。”
他接下来问我:“爸爸,什么情绪才有用呢?”
当他跟我讨论什么情绪才有用时,我说:“有用的情绪是乐观的情绪、积极的情绪、正向的情绪,这种情绪会有用。沮丧、痛苦、抱怨、难受,通常是没有用的,而且会使事情变得更糟糕。”
他听着听着,就很高兴地跟着我去上学了。
当父母轻声细语地跟孩子讲话的时候,他几乎记得住父母说的每一句话。
超越权力之争
第四天,要超越权力之争。
权力争夺是孩子认为他有权力这么做,而父亲认为“你必须听我的”。
我的一位朋友有一个4岁的女儿。有一天,他女儿把一个香蕉皮扔在地上,就去玩了。爸爸让女儿把香蕉皮捡起来,女儿说不捡。爸爸说必须捡,否则别的都不能玩了。
女儿去看电视,爸爸把电视关掉;女儿去看书,爸爸把书收起来。女儿拿一个水果给她爸爸吃,她回避那个香蕉皮,但想和爸爸缓和关系。爸爸说:“对不起,我现在不能吃,因为你没捡香蕉皮。”女儿“哇”的一声就哭了,这就是典型的权力争夺。
没有什么比你和叛逆的孩子之间进行权力争夺更加糟糕的事了。权力争夺战通常非常激烈、情绪化,而且可能丑态百出,往往落得两败俱伤。
你以为你在坚持原则,其实,只是你的心在受输赢感的控制。
叛逆的孩子对自己有什么权力抱着不切实际的期望,他认为自己跟父母是平等的,才会有权力争夺。权力争夺之后,他会强烈地感觉到父母不爱他。
避免权力争夺的重要工具叫作“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爱就是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永远是爱他的。这时,父母跟孩子之间不需要进行权力争夺,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共同协商来解决,因为目标是一致的,大家的目标都是爱这个家。
父母越是放弃掌控权,对孩子产生的积极影响就越多。有这样一句话:“放弃对孩子的控制才能获得更多的掌控权,不要强迫孩子听话,孩子才会开始听你的话。”
如果父母让孩子知道他是自己人生的主人,他可以做出选择,父母只是给出建议,孩子可能就会更愿意接受父母的建议。
超越权力之争,父母要改变心态,记住:应对叛逆孩子时,不要操控他,而要赋权,让他自我感觉良好;当你心平气和、果断而坚决地表达你的看法和信念的时候,你的孩子更可能会听;没有哪个成年人讲过由于父母太理解他们而度过一个可怕的童年。
改变你的心态后,学会给孩子选择权。
告诉孩子不同选择的结果,冷静、坚定地提出具体的要求,而不是跟他进行权力的争夺。《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这本书里有19个秘诀:
1.想一想“预防”,也就是在平静的时候多加强沟通和爱;
2.思考用回应代替反应;
3.尝试把自己悬在天花板上来看孩子;
4.注意时间和过渡;
5.观察你在做什么示范;
6.注意你的情感节奏;
7.一直坚持你的界限;
8.说出你的想法后就走开;
9.有礼节地提出要求;
10.想一想“妥协”;
11.避免负面标签;
12.顾及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13.运用幽默;
14.用恰当的方法向孩子表达他有权力;
15.记住少说为妙;
16.给予选择,并且要求选择;
17.说“我理解,但是”;
18.给你的孩子赋权;
19.不是每件事都会引发权力之争。
在我家,当我和嘟嘟有可能面临权力之争的时候,我的办法就是共同制定规则。比如玩手机,我说:“嘟嘟,你觉得玩手机怎么样是合适的?前提是爸爸要告诉你它的危害性,第一是对眼睛不好,第二是我怕你上瘾。上瘾之后会导致你没心思干别的任何事,那样的话,你的人生就完蛋了。”
讲完后,让他来选择,他自己定的是每天最多玩五局游戏,超过五局就一定把手机还回来。
有时候,他一天一局游戏都没打。他并不需要父母每天一定盯着他玩够这五局才行,因为他很放松,他觉得这不是一件敏感的事。
反过来,如果他只要一拿手机,我就非要让他还给我。产生这种权力争夺后,他会觉得玩手机是一件特别过瘾的事。很多孩子后来就变得玩手机特别上瘾。
【感悟】1.教会孩子做事有度,不能“成瘾”
2.不能对孩子吼叫,学会按“暂停键”,学会用“缓兵之计”。
3.不能和孩子“争论”,学会沟通化解一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