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话:
一朵花开,可能只有短短几瞬或一息。可它积攒了一生的力量,只为了这一瞬。花开的热闹,花落的淡然,而后皈依尘土,这是一粒种子的一生。
当孩子爬藤的瞬间,是爬藤妈陪伴十几年后的花开的瞬间,却仅是孩子人生路途的另一个开始,是一粒种子在新的土壤中,重新安放自身的开端。
在一次班会上,一名战友提及了我的这篇未完成的读书笔记,给她带来了启发。她的提及燃起了我的热情,让我有了动力能重新开始完成这本书的读后感。感谢007er的战友!感谢你们的同行、陪伴和鼓励!我也会持续鼓励大家,也请大家多多给予我反馈及鼓励,感谢给予支持和鼓励的过路的亲们!
—————————————记于《爬藤妈教育手记读后感》之前
一 、爬藤妈背景
我们先来看看一组数据:20位爬藤妈中,有16位妈妈居于美国,4位妈妈居于中国;20位爬藤妈中,有专栏作家、经济学博士、DM企业管理博士兼教育行业自主创业者、创办中文学校的音乐学硕士、编辑、教育管理博士、美国知名大学的化学硕士、大学老师、美国知名企业工作者、营养学专业学硕士....她们是普通人,他们也不是普通人。
20位爬藤妈的孩子中,有不需要父母操多少心,放养,稍微点拨,人生路便能一切顺利的小比例的孩子;有在人生路上总会有这样那样适应困难的普通孩子,占多数;也有被怀疑智力发育迟缓的幼儿如何逆袭的孩子...
但毫无疑问的是,爬藤孩子中,他们最终成长为:聪明且勤奋、或他们普通但勤奋的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普遍独立自主、自律、善良、温暖、宽容大度、从容淡定;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校内的课外活动、打工或者做义工;参加各种竞选、社团;并积极为同学、社区及社会服务;他们基本都从小涉足音乐和艺术的学习,音乐和艺术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或者让他们拥有一个骨灰级的爱好,这他们的人生带来乐趣及意想不到的好处;他们中的很多孩子是不上课外或者假期补习班的,很多成绩和荣耀完全是个人兴趣和自学的成果,或者他们利用假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们友善、开放、包容,心中有格局;他们去孤儿院、去医院、临终病房做义工,社会教给了他们在家庭中体会不到的体验;他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爬藤妈妈们的辛苦付出,一路陪伴、和孩子一起成长,成就了孩子,也成就了爬藤妈妈们。
二 、如何为人父母?
我读过一篇文章,里面讲述了美国教育分层的现状。大致如下:
社会底层:应试教育——考试机器——只会考试;
中产阶级:素质教育、培养工艺品,演讲能力、策划能力、演话剧、学习舞蹈、音乐、艺术等等素质教育的能力;
上层阶级:决策的能力、制定规则的能力、自己是自己的主人,培养鉴赏的能力;
结论是:社会教育对个人教育起的作用并不大,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
那么,作为父母,你想要培养孩子什么能力?以后你期望他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读了《送孩子去常春藤》后, 如何为人父母,我得到如下几点启示:
父母自己要成长;
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肩负了两个使命,需要灌输给孩子一个概念。
(一)父母自己要成长。为人父母,要通过自我提升与修炼,用家庭的内力带给孩子软实力。
(二)父母肩负了第一个重要使命:言传身教。
首先家庭和睦,才能谈及言传身教。
父母的恩爱是基础,其次对孩子的教育的认识要在同一高度。
在参与孩子活动方面,尽量配合,争取多参与多贡献。
如果父母整天吃喝玩乐,不读书,不做好榜样,怎能期待孩子读书,在寂寞中自律进取呢?陈屹妈妈提及:
孩子要努力读书,图书馆和书店,需要成为孩子重要的游乐场所。而父母,要以身作则,看书阅读。
关于做公益,和孩子约定了10年,从初中开始,每年都会回到中国做支教和捐书。希望孩子贵在坚持,能完成10年的约定。而她的孩子从初中到大学,一直在做着。
(三)父母肩负了第二个重要使命:播撒种子。
播散种子。父母需要播散三颗种子给孩子。第一颗种子是希望。
这是一颗最重要的种子。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希望有一天总会出现,今天的困难总会过去,只要你对今天“不言弃”。陈屹妈妈提及女儿的数学差的一塌糊涂,她没有去打击孩子,而是对孩子说:妈妈就是相信你的潜力。而她的女儿,最后成为了数学学霸。
第二颗种子是感恩。
感恩意义很重大。很多人一生不顺利,一直抱怨,终究是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心怀感恩,你会更快乐。
在我的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一次孩子对我和她爸爸说:姥姥就该做饭洗衣或者是做饭是妈妈的事情。我注意到了,在孩子的日常行为中,就加入了感恩教育的主题,一有机会,就告诉孩子,没有谁天生就该为谁做什么。对于姥姥为我们做饭洗衣收拾家务,我们要心怀感恩,感谢姥姥为我们一家人的辛苦付出。我们吃完饭后,让孩子帮忙收拾餐桌,并对付出的人表示感谢,谢谢她/他的劳动,并称赞她/他的劳动。
人只有感恩,方能谦卑。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理所当然的事#情。在人生的路上, 有很多人会帮助你,有时无法一一回谢,然而,在我们有能力时,一定不要忘记感恩,同时也去多多帮助别人。
第三颗种子是格局。
所谓格局,就是内心的小我和走世界时世界在内心的“内摄性认同”形成的大我的交融过程。面对大自然、历史悠久的文化及建筑...见多识广后,这些会潜移默化地孩子的内心带来从容和淡定,带来内心的格局。如果有条件,尽量带着孩子去走世界。旅行的路上带上几本书。
不一定要要求孩子事事完美,一定要有主次。做事情最重要的是坚持,保有孩子的热情,如果有一天,孩子还想提高,他们会如虎添翼。这就是格局,人要往远处看。
(四)一个理念。
父母需要灌输给孩子一个重要的理念,非常简单——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自己先把自己做到双倍优秀。
我们需要为公平呐喊。但这是在你自己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提高自己的能力的前提下。
世界那些各行各业最成功和最优秀的人士中,他们为何出众?是因为他们比别人付出了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以及他们血液中永不言败的奋争精神。他们当中甚至是都已经不再需要努力,可依然去努力着的人。
在这些优秀的人面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和借口不努力,不把自己的事情做到双倍优秀呢?
为理想而奋争,有时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有了一个强大的平衡的心态,你的格局才会大起来!
(五)父母的成长会带给孩子什么呢?
父母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那么会带给孩子什么呢?孩子目睹过他/她的爸爸妈妈是如何认认真真地走过每一天,如何付出,那么孩子也会认认真真地生活与付出,努力去做好自己,让自己变得优秀!
三、父母和孩子的关系
当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应该把孩子当成小大人来对待;当孩子长大后,我们要把自己当成孩子。我们要给孩子持续成长的空间,更要给孩子未来愿意回家承担他们责任的空间。
孩子13岁之前是教育的关键期,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是紧密和用心;13岁至孩子大学毕业的青春期是信任和放手;大学毕业后即孩子成年后是适度和距离。(《陪伴的艺术》)
孩子13岁之前的紧密和用心:孩子从零岁起应该给与足够的关注和爱的满足;获得充分关爱的孩子,会生发出健康强大的心理能量,能构建出丰富博大的情感世界;父母的爱与关心,能够发现孩子独特的个性和潜在的天赋;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与什么样的孩子相处,有什么样的老师教育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有影响因素;同时,对孩子事情的关注也是建立良好亲子沟通的基础。在13岁之前,用心的父母都会通过细心的观察、巧妙的引导、无处不在的身教将自己希望传递给孩子的价值观、为人处世的准则、方法传递给孩子。(《陪伴的艺术》)
13岁至孩子大学毕业的信任和放手:在之前对孩子有着很好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懂得自尊自爱,懂得如何与异性相处,如何独立和与他人合作做好一件事情,那么,我们应该放心地让他们独自出行、信任他们的能力和自律性。(《陪伴的艺术》)
要想事半功倍,抓好头十三年。从孩子出生到十三岁之间,是教育孩子最关键的时间。这段时间是孩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时间,也是我们家长能发挥最大影响力的时间,可以与孩子建立亲密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关系。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们的可塑性很强,如果我们家长忽视这段时间的亲子教育,或因偷懒而没有付出,或没有应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则对孩子的智商与情商的发展有不可挽回的损失(《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父母应该做到:
首先是不辞辛苦,自己抚养;
其次是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书给孩子打开了想象的窗子,让孩子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孩子们小的时候每天睡觉前的故事时间是必须的;
第三关于看电视和打游戏,可以先把要做的作业和其他事情做完后,再看电视,不把看电视当成最重要的事情;
第四是让孩子在小的时候练好自制能力,如果都是家长强制控制,那么可以想象到了大学时候在没有父母监控下会发生些什么情况了;
第五是去哪里都带上几本书,养成看书的习惯;
关于孩子的游戏,粗暴拒绝孩子游戏,这是不现实的,这是孩子社交的方式,而怎么有度地玩游戏是锻炼孩子自控力的一个途径,家长需要正确地引导和智慧地安排,让孩子能够正确地处理;
不控制孩子玩电脑,但是只有周末才可以玩游戏;
平时紧张的课程和众多的课外活动,是孩子们对自己学业的重视和要求,使他们能把学业放在第一位;
关于培养兴趣爱好,孩子小的时候,什么都要试试;
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最重要的因素是家庭和睦,父母恩爱及表率,父母对孩子教育的认识要在同一高度上,另外还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的活动(《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待续)
2018年4月28日修改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