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伍子胥就是伍员,他身上肩负着家族灭门的深仇大恨,他的父亲伍奢和他的兄弟伍尙都被楚平王杀害,如果不是他自己脑子活,跑得快,估计伍家就真被灭门了。这些残酷背后有一个人是所有事件的始作俑者,他的名字叫费无忌,历史上著名的佞臣。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从古至今都是如此,费无忌已经不能用好坏来形容了。他为了满足楚平王的淫欲,先是把本来已经许配给太子建的秦国女子送给了楚平王,然后又害怕太子建报复自己,就陷害太子建的师傅伍奢,同时让楚平王派人去除掉太子建,太子建吓得跑到了宋国避难,伍奢则被抓了起来。
伍奢其实很无辜,他只不过是尽了自己作为臣子的本分而已,辅佐太子建竭尽所能、兢兢业业。可是费无忌的谗言加上楚平王的昏庸,伍奢和儿子伍尙最终人头落地,伍家最终只剩下伍员一个人,从此开始逃亡躲避楚平王的通缉和赏金猎人的追杀,走上了亡命天涯的生活。
伍员先是来到了宋国,投靠太子建,但是当时宋国内部发生了内斗,也不太平,于是他和太子建又来到了郑国。郑国的郑定公和子产对他们一行人很友好,但是因为郑国是个小国,无力协助他们和楚国对抗,因此只能委婉地拒绝了太子建的复国要求。
最终没办法太子建和伍员又来到了晋国。晋倾公对太子建说,我知道你和郑定公的关系不错,只要你作为内应,帮助我灭掉郑国,我就把郑国的地盘给你,由你来做郑国的国君。公子建答应了晋倾公的要求,太不可思议了,这里我看到了公子建背信弃义的嘴脸,忘恩负义的本性,与他的父亲楚平王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伍员跟错了人。人要想获得成功有三个因素,第一个是跟对人,第二个是做对事,第三个是能吃苦、肯钻研。如果跟错人,基本后面就没有然后了。
结果事情败露了,太子建被郑定公和子产杀死,伍员只好带着太子建的儿子胜又开始了新的流亡生活。他们来到了吴国,在昭关为了躲避追捕,他们只能乘船逃难。为了感谢渔夫的帮助,伍员把随身的佩剑要送给渔夫做为酬谢,但是渔夫坚决不接受,并说如果自己去举报得到的会更多,这次伍员遇到了好人。
到了吴国后,正是吴王僚在掌权,公子光担任将军,伍员便投到了公子光的门下,等待翻身时机。不久机会来了,楚国和吴国发生了争端,于是伍员建议吴王僚出兵攻伐楚国,但是公子光却反对,伍员知道公子光是想在国内有所行动,成就一番事业,便给公子光推荐了专诸,自己和公子建的儿子胜一起隐居到乡下去了。
后来就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专诸刺王僚”事件,背后的策划者正是伍员,而公子光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代替吴王僚成为了新的吴王。这里的公子光就是阖闾,上台后他立即召回伍员让他参与国家大政的谋划、共建大业。在伍员的推荐下,孙武也来到了吴国,在军事上吴国实力空前的强大。
伐楚只是个时机问题了,后来唐国和蔡国都和楚国有了矛盾,伍员看到时机已经成熟了,便和孙武一起向吴王建议出兵伐楚。这次吴国军队势如破竹、士气恢弘,一鼓作气直接打到了楚国的国都,这时楚平王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楚昭王仓狂出逃。
伍员心头灭门的恨无法发泄,于是找到了楚平王的坟墓,把楚平王的尸体从坟墓中挖了出来,用鞭子鞭尸,直到打了三百下,自己精疲力尽了才住手。忍辱负重多年,总算是为父兄报了深仇大恨了,伍员终于实现了自己灭楚的誓言。但是楚国并没有真正灭亡,在秦国的帮助下楚国又复国成功。这要感谢一个人,他叫做申包胥,他是伍员的好友,当伍员逃离楚国的时候,伍员发誓要灭楚,而伍员的这位好友也发誓,要保护楚国不会灭亡。
之后在秦国部队的帮助下,楚国终于赶走了吴国的部队,复国成功,楚昭王开始封赏功臣,申包胥排在第一位。申包胥没有接受封赏,而是说“辅佐君主安邦定国是臣子的本分,不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救人于危难之中,不是为了自己的好名声而是内心的需求;取得了一些成绩就要求得到封赏,是卖弄自己的能力,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是国家的安定和君上的安全,如今大势已定我也可以安心去了。”说完申包胥就逃走了,再也没有出现,面对无数人追求的名利申包胥选择了大隐于市。
夫差继位后,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投降,伍子胥认为应一举消灭越国,但是夫差为伯嚭所谗,不听“联齐灭越”的主张,反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对他的儿子说:“我多次规劝大王,大王不采纳我的意见,我现在已看到吴国的末日了。你与吴国一起灭亡,没有好处啊!”于是将他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就返回吴国向夫差汇报。伯嚭乘机进谗言,诬陷伍子胥有谋反之心。
公元前484年,夫差便赐死伍子胥,赠剑令他自尽。伍子胥仰天长叹说:“唉!奸臣伯嚭作乱,大王反而杀我。我使你的父亲称霸诸侯。在你还未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几位公子都争立为太子,我与先王冒死力争,差点不能被立为太子。你被立为太子后,想将吴国分一半给我,但我并不敢有这种奢望。可是如今你竟听信奸佞小人的谗言而杀害长辈。”伍子胥在愤恨之余,留下遗言,要家人于他死后把他的眼睛挖出,挂在东城门上,亲眼看着越国军队灭掉吴国。
吴王夫差极怒,把伍子胥的尸首用鸱夷革裹着抛弃于钱塘江中,吴人哀怜他,为其在江上立祠。而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了,吴王夫差无颜面对在阴间的伍子胥,把白巾裹住眼睛自尽了。
伍子胥一生快意恩仇,恩怨分明,做事虽略显极端,但身上的“侠客精神”却值得人们千古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