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浪潮之(三)隐秘的知识

        ——听课笔记

        15-16世纪的一百年间,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绘画的技巧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没有任何先进通讯工具的情况下,绘画水平却在同一时期同步发生变化。让我们先看看下面三张作品。

1425年 马萨桥《纳锐人》  上传中,请稍候... 》

1486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

1502年 乔尔乔内《乔尔乔内与提香画像》

        这三张画作我们看到人物从呆板到生动,人物的肌肉刻画也从平面到每块肌肉立体生动的表现,衣服的褶皱的刻画也从臆想到真实。这一切的变化,是因为画家自我修炼而成还是绘画技术的进步?

        英国现代画家大卫霍克尼在他《隐秘的知识》一书中揭开了这个秘密。从13世纪到19世纪,绘画大师在借助光学仪器的帮助下明显提高了绘画的技术。他的原理是春秋时期墨子发现的“小孔成像”,但在中国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它的原理有些类似今天的投影仪,在暗箱里通过小孔把外界影像投在画布上。

暗箱作画

        这种揣测不是没有根据的,1434年,扬·凡艾克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中我们能看到墙上凸透镜,1438年罗伯特康宾中也出现了凸透镜,100年后拉斐尔《利奥十世》中已经出现了和现在一样的放大镜。

《阿尔诺芬尼夫妇》中的凸透镜画像
罗伯特·康宾的作品
拉斐尔《利奥十世》

        为什么从1430年开始,人们才开始采用小孔成像原理来作画呢?这是因为没有凹透镜或者凸透镜放在小孔位置,映射出的图像是不清晰的。这就要谈到玻璃的发展史。

        公元前四五千年在埃及和中东就发现了玻璃,当时是不透明的五颜六色的,称为“天然玻璃”。最早将玻璃广泛应用的是罗马帝国,把它做成大批量的日常用品。罗马帝国分裂后,由于东罗马帝国的体制保留,也对玻璃制造工艺进行了良好的传承。1204年,君士坦丁堡沦陷后,东罗马帝国的玻璃工匠来到了威尼斯共和国。1280年,玻璃制造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精进,生产出透明玻璃,由于价格昂贵,也称为水晶玻璃。1291 威尼斯共和国将威尼斯市区的玻璃厂迁往穆拉诺岛,穆拉诺岛被成为“玻璃岛”,至今仍然拥有全世界最好的玻璃制造工艺。

        在中世纪,只有教皇教士等级的人才能看书,眼镜也是用真的水晶制成。印刷术出现后,书籍广泛印刷,1450 古登堡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术印刷《圣经》,普通人也开始了阅读,近视的增多增加了眼镜的激增,眼镜市场打开,磨镜片成为朝阳行业。这一切发生的时间正是15世纪中期。

穆拉诺岛

        印刷术、玻璃广泛使用、画家使用透镜,这是15世纪上半叶几乎同时发生的事情。这场革命推动了世界的不断向前发展。1608年,荷兰三个人各自独立发明了折射望远镜,1609年,伽利略在这基础上发明了天文望远镜,1610年出版了天文观测著作。之后,胡克制造了第一台显微镜,列文虎克又进一步改良。整个世界从此在各个领域发生了巨大的进步和变化。

        能把透镜应用到绘画领域,总结有几个重要的因素。第一,人们在文艺复兴时期从“神”到“人”的思想改变,人们开始追求真实的、世俗的东西。第二,玻璃的广泛应用和技术发展使光学仪器的应用也变得简单易得。第三,社会进步,人们画画也开始追求效率。第四,与绘画有关的一切都称为成熟的商业体系。第五,画家没有偶像的包袱,不会担心因为使用透镜而影响自己的声誉。所以,几乎所有的画家都心照不宣的认可和应用透镜来作画。

        玻璃的生产最早在意大利开始繁盛,但从绘画作品的证据上看,最早使用透镜的却是尼德兰的画家们,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当时尼德兰画的是油画,更方便透镜的使用,而当时意大利的画家们画的更多是教堂的壁画,教堂空间大无法达到暗箱的效果,而且这种“隐秘的知识”也不适宜如此公开。当时的马萨桥虽然在油画中也能看到透镜的痕迹,但他更多画的也是教堂的壁画。之后的拉斐尔、乔尔乔内、提香等都开始使用透镜。

        我们看一下绘画中用透镜的“明显证据”。

荷尔拜因《商人乔治基斯》

        1542年,在荷尔拜因《商人乔治吉斯》中我们看到桌子的透视是错误的,可能是当时光学仪器被碰过而导致。

荷尔拜因《两个外交家》

        再如,1533年《两个外交家》中,前面让人们猜测几百年的诡异的影子,后经大卫霍金斯重新定位复位后发现是透镜下变形的头骨,这里不排除荷尔拜因故意炫技与留迷的可能。再观察这幅画下面的静物,灭点不是一致的,这和西方绘画遵从的透视学原理相悖。显然,这是两本书两次透镜的结果,而且很可能是荷尔拜因故意留下的考验大家眼力的“破绽”。我们再观察琴的曲面,这种曲面在绘画中靠我们的眼睛观察画到如此精确是几乎不可能的,但通过透镜就很容易达到。

《两个外交家》局部
《两个外交家》局部

        再如大画家卡拉瓦乔,用X光透视发现他的画从来不打底稿却能非常准确精湛,以及酒神用左手拿杯子(这一时期其他画家也普遍出现),也都正是因为借助了光学仪器的原因。再看丢勒1505年和1506年的两张画的写实变化,这期间丢勒正是去了意大利学习。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乔尔乔内和提香是师兄,两人也是好朋友,但探讨技巧时乔尔乔内并没有告诉提香可以借助光学仪器,提想知道后非常生气,从此两个人的友谊也受到了影响。还有一些画家可能从来没有借助光学仪器,比如米开罗斯基一生画壁画,鲁本斯和伦勃朗技术高超不需透镜,而且伦勃朗晚期已经落魄到一张画都无人购买,只是用笔触去发泄内心的感情表达。

丢勒1505年和1506年的作品

        这种“隐秘知识”一直持续到19世纪摄影术的出现,摄影呈现出绘画达不到的真实与复杂,从此,绘画放弃对写实的追求,开始向现代主义转型。

        其实,无论西方还是喜欢西方绘画的中国美术生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认这些大师笔下的作品是借助光学仪器完成的,似乎这会把心中的大师们拉下神坛。但实际上,当时光学仪器广泛使用,我们不能用“后设叙事”去评论,而且写实技术并不是那些大师的伟大之处,他们之所以不朽是因为他们的绘画中体现的是不同于常人能表达出的伟大的观念和思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732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496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264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07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06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7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9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83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704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73评论 1 33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3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1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4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8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03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