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是全国第46个植树节。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2023年,我国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造林5997万亩,国土绿化取得新成果。今年全国还要计划完成国土绿化任务1亿亩;从切身感受看,这几年,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能够感受到身边生态环境的改善。共建美丽中国,为我们带来了哪些新机遇?“植”此青绿,给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哪些切实的改变?共建美丽中国,释放了哪些生态活力?又带来了哪些新机遇?提升社会经济发展“含绿量”,共建美丽中国如何向“新”而行?“植”青绿,我们以福建龙岩和湖北黄石为例。
因地制宜综合防治,山河披绿成效显著。眼下,全国的春季造林正在从南到北全面展开,以福建龙岩为例。龙岩市长汀县河田镇的一个山头,这片山头与周围的青山绿水相比,虽然有点突兀,但其实是因为这是一片红壤冲刷区。长汀曾经是我国南方红壤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经过持续治理,如今的长汀山河披绿,这个小山包,其实是当地专门保留下来的实验地,用作水土流失治理的课题研究。这二十多年来,长汀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如今,不仅水土流失的面积大幅降低,而且这里的森林覆盖率接近80%。因地制宜,进行全方面综合防治,如今的福建龙岩,从原来的水土流失,变成了绿水青山,山河披绿,成效十分显著。
扩大植树造林面积,助理矿山修复工程。当下,矿山修复也是“植”青绿一项重要工程,我们以湖北黄石为例。在湖北黄石的广场上以及山坡上,劳动人民正在忙着栽种树苗。这是一个矿山修复区,黄石国家公园景区最核心的景点叫“矿冶大峡谷”,它曾经是大冶铁矿的一个露天开采点,坑口面积达108万平方米,相当于150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最深的地方达444米,相当于148层楼的高度。经过近40年的种植,当地已经栽下了120多万棵刺槐,复垦率达到91%,这里也成为亚洲最大的硬岩复垦基地,茫茫的“石海”已经蝶变成了“绿洲”。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工程,该矿山修复工程在我国筑起了一道抵御风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的“绿色长城”,成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
乐享“植”此青绿生态,合力共建美丽中国。我国的国土绿化目前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记者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今年全国计划完成国土绿化任务1亿亩,其中,造林5400万亩。国家林草局最新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已完成700万亩左右。国土绿化不只体现在数据上,更体现在老百姓的切身感受上。随着最近天气回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踏青赏春,乐享身边的绿色生态。美丽中国建设为我国生态地区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重要机会,这些地区能够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库、碳汇库、生物多样性库,通过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和综合治理,为国家的蓝天绿水贡献更多的力量。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发展的生产力,我们要加快推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不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方式,为生态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增加更多的成色。“植”青绿,一起合力共建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