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思考题:
音乐为什么是人生的全部?
音乐又为什么能够引起人类的共鸣?
湧:
波。波是人类最大公约数。
从粒子结构到原子结构到分子结构到社会结构最大公约数就是波动[呲牙][呲牙][呲牙]
波涛汹涌,此起彼伏。
[呲牙]宇宙的本源是振动或者说叫波动。
耳朵是可以直接接受波动最明显的交互机构。
棒棒糖:
请落到人间,落到这个凡人身上吧。颗粒度太大,即大颗粒度的闭关,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它会把你脱离当下,即其很难整顿当下,即出现当下无法整顿的矛盾与冲突。所以,忘掉那些框架,解掉你的束身衣吧。
湧:
[呲牙]是你的塑身衣,怎么变成我的了
棒棒糖:
聋子依然可以,譬如贝多芬。
湧:
你的细胞都可以感受到……[呲牙]
耳朵是直观感受最明显的通道……
棒棒糖:
那就用你的大颗粒度的逻辑自洽继续整顿万物吧。
两个问题:
音乐为什么是人生的全部?
音乐又为什么能够引起人类的共鸣?
看透这两个问题,并且了然其整体,自然境界提升一大截,看不到,也是没有办法了。
追问一个问题,音乐,文学,绘画,等等这些艺术形式形成的本质是什么?即这些艺术形式的形成是基于一个共同的什么东西而形成了所谓的艺术?
这个问题,不急于回答,带着它,慢慢思考吧,让问题,飞个几年吧。
江大宝:
音乐,会勾起记忆。
它已经融入到你生命的频率里了[呲牙][呲牙]
湧:
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
文化源于思想
思想源于生存结构
底层都是唯求存在
表现形式不同
棒棒糖:
有点意思了[强]
音乐是思想的产物。
回答我提出的那两个问题。
湧:
粗俗讲就是:吃饱了才有精神头扒拉灵魂……所以也叫吃饱了撑的……[呲牙][呲牙][呲牙]
江大宝:
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棒棒糖:
里面深得很。
湧:
饿他个十天半个月的看看他还艺术不……[呲牙]
自欺的需要
欺人的需要
被人欺的需要
棒棒糖:
那你没见着真正搞艺术的[偷笑]
湧:
[呲牙][呲牙][呲牙]那再饿个半个月……
棒棒糖:
梵高都能把自己搞死,别说是吃饭了。
湧:
这就是最底层……
[呲牙]最大的艺术就是去死
共性是死
然后留给后人去炒作……
棒棒糖:
深层次点。
你要追问什么是存在?存在只有我们说的那一种存在形式么?什么是生?而什么又是死?而什么又是永恒?
另外,音乐或许可能不是某些人的全部,但是音乐一定能够引起人类的共鸣,所以,这个前提是存在的,所以,反问,为什么?
江大宝:
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有趣的灵魂,总会相遇。
湧:
底层是波动,粒子的波动是最底层的逻辑,而非你说的大颗粒框架。至于到耳朵接收和转化上,它比语言文字等还需要进一步在大脑中解码转换来得更直接和相对更基层……
只是大多数人对细胞或者更细微层面的波动无法调动出来,声波更贴近潜意识层或者无意识层,而语言文字更接近逻辑。艺术更多的是对无意识层或者潜意识层的觉知能力调动,因此更能引起人的共鸣……
棒棒糖:
这句话,底层是波动,粒子的波动,虽然或许在你的观点上它是最小,最底层的单元,我讲的大颗粒度是在于其整顿外部事物的层面上,即这套逻辑可以整顿万物,我可以说桌子亦是波,我也可以说能量亦是波,我也可以说音乐亦是波。另外,共鸣,不是调动。
路实:
原因是音乐的节奏 ,这种节奏本质上是能量的节奏性波动,这种波动会引起共鸣,在物质层面就是同频共振。
意识的基本单元,其实就是同频共振,能量的基本单元是波动的频率。
湧:
音乐为什么是人生的全部?
我是基于这个是真命题情况下的回答,我认为波动是可以解释这个。如果这个是假命题,那需要界定这个命题在哪个范围?是在宇宙范围还是艺术家范围还是精神层面亦或是肉体层面?[微笑]
棒棒糖:
物理,科学,生理,精神,都是基于人的主观观测的结果,那都是局限,所以,无法通达究竟。释解的合理不等于符合事物的本真即释解不等于事实,所以,人类一旦达成主观上的某种通洽的想法,要么用它来整顿事物,要么在事物之后,释解事物,虽然或许可能,都是通洽的,但是这个释解不等于事物的本真。即这是个框架,主观框架,唯一的益处在于可以帮助人类在一定程度上整顿外物,唯一的不益之处在于,其需要迭代。所以,看看科学的进化史。包括分科的化学,物理等等。
另外,音乐是波,就像把高潮释解为动作一般,而动作不是高潮,即波不是音乐,两个东西。
路实:
总结一下:那只能算是科学的解释,但不能究竟,也不能代表本真,或许巧合是这样的,但还是需要迭代的精神。
湧:
@棒棒糖你先把音乐定义一下才行[呲牙][呲牙][呲牙]
棒棒糖:
别来回定义了,找到其根源,而真正根源就只有一个,它就在那里,不存在定义的问题,如果存在,就说明,还没有看到它的整体即其的根源。
黄俊:
很多东西不能用定义,只能说它不是什么,定义即是死的,僵的,道可道非常道。
棒棒糖:
其实,道理很简单,音乐家作出一只曲子,是依据什么做出来的?肯定不是在那里拼凑节奏,最后拼出来了一首世界名曲,一定是先有了曲子的灵感或者是曲子的灵魂,然后在一瞬间,用音符写下了这首曲子,就像李叔同的经典,前后几十分钟,长亭外古道边……,所以,我们要玩的是这个瞬间穿透的整个曲子的那个所谓的灵感如何而来?如何获得?得玩这个。
所以,类比到科学,亦是如此,即每一个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必然不是基于他们那个学科的基础知识不断地在那里拼凑出来的,都是那些科学家的灵感瞬间,然后用科学的逻辑来表达而已,譬如,牛顿爱因斯坦,再看看其他的那些大家,包括那个世界有名的印度裔数学家,那都是瞬间获得的,后期用人类所知的逻辑表达推理出来,花了他一辈子,到死,还有很多公式没有推理表达完成。
所以,如果我们只是在那里拆分到最小单元,然后依据什么拼凑呢?那个瞬间看到整体的那个瞬间,哪里来呢?逻辑肯定推不出来,因为逻辑都是基于记忆的知识的产物,逻辑只是那个瞬间之后看到的事物的整体之后的一种逻辑表达方式或者说是证明的方式,所以,最好不要颠倒了。
爱美的大西:
精神释放
棒棒糖:追问一个问题,音乐,文学,绘画,等等这些艺术形式形成的本质是什么?即这些艺术形式的形成是基于一个共同的什么东西而形成了所谓的艺术?
爱美的大西:音乐有节奏 旋律 休止 留白 和音 交响 情绪 思想……,底层是波动。
江大宝:其实你自己,就是答案[坏笑]
棒棒糖:美就行了[偷笑]
爱美的大西:
对,艺术的本质,我认为美是一个,其实本质可以有几个,看角度。
江大宝:美是什么?美就是你看到它的时候忍不住说到:就是这个Feel~~倍儿爽!
总结:
艺术(Art)是借助一些手段或媒介,塑造形象、营造氛围,来反映现实、寄托情感的一种文化。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
好的艺术往往具有美学价值或者哲学价值,但不一定具有大众层面的娱乐性。与科学相比,艺术离不开情感的表达。
鲁迅先生就曾说过:画家所画的,雕塑家所雕塑的,表面上是一张画、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论艺术》中指出:文艺创作是艺术家“在自己的心里唤起曾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
艺术,
是海内存知己的审美共鸣,
是穿越时空的久别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