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同学从广州来深圳办事,说是特意过来我,中午一起吃饭,聊聊各自的近况,他前年开始做红酒生意,很不幸运的是,去年开始红酒销量大受影响,所以他思忖着同时做点别的事,目前的想法是加盟一家餐饮店。于是我们聊到了餐饮行业。
我们一致认为开饭店最关键的是选址,基于饭店坐着等客的特点,地址没选对,基本上就失败了。虽说农家乐什么的越偏越有农家的意思,在很多地方,我们常常驱车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就为了去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吃吃农家乐,但那是另一种业态。
如今说到餐饮业,不得不提到海底捞,很多去过海底捞的人,都表示印象深刻,物超所值。而他的员工收入在餐饮行业、地区范围也是很高的,往往是同行的1.5-2.0倍(主要指服务员),那么海底捞是怎么考核店长的呢?事实上,他并不直接考单店的业绩(张勇的意思是,单店的业绩是由战略、选址来定的,店长"无能为力"),它主要考核的是"客户回头率",如果服务做好了,客户回头率就会高,业绩自然就会好。所以很多人切身的感受是:海底捞的服务很"变态"。所以,餐饮业第一重要的是选址,其次是服务。我们看到麦当劳、肯德基每开一个店,基本上生意都不会差,据说他们在选址前会做充分的市场调研,甚至于请人在路边数过往行人的数量,调查周边居民的收入水平、文化层次……
那么,是不是地址选对了、服务做好了,就稳赚不赔呢?!当然不是,事实上,我们在很多闹市中、旅游胜地见过不少冷冷清清的店,也见过很多服务殷勤的店门可罗雀。事实上,在我看来,饭店真正吸引人的,还是他的口味,尤其是中餐,口味变化太多太多,比如说之前的小肥羊,很多去过的人都觉得他的服务态度不好,"发誓"下次再也不去了,但是过一段时间,他又去了……那么,又是什么决定菜的口味呢?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厨师;另一种认为是原材料(食材)。事实上,如果我们进一步挖掘,就会明确最关键的还是原材料。因为厨师,总是可以被人猎走的,除非是夫妻店。而中餐的食材又有很明显的地域特点,比如宁夏的枸杞,大连的海参。关于原材料,从我们的实际经验来讲,如果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延伸到上游建基地,我认为这会是餐饮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将是餐饮最不易复制的核心能力。从日常管理来讲,要将采购和厨师捆绑(考核业绩),因为采购人员总是希望降低成本,就先选质量一般的食材,而厨师总是希望食材质优。这形成了一对矛盾,把他们捆在一起,他们自己会找到平衡点。
最后,还是那句话,简单的东西才能复制。为什么国内的餐饮店复制起来都那么困难,很难做大,因为太复杂了,我们常开玩笑说:"国内的企业像脓包,一大就破",餐饮业也是如此。我们一个稍微像样一点的中餐饭店,凉菜都有六、七十道。不像麦当劳、肯德基,一个"面包"卖遍全球。当然,国内的真功夫复制的效果还挺好,并且已经上市,原因它主要做蒸菜,易于传承、复制。
当然,做餐饮是件非常辛苦的事,需要管理的很细很细。而且合理利润并不很高,当然,较之很多传统的制造业,还是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