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有一天, 艾艾跟朋友在闲聊,正说得起劲。
旁边一个男人打断了她们,问:“你就是艾艾啊?”
艾艾点点头,“对,我就是艾艾,怎么啦?”
“原来你就是艾艾,”男人一脸惊奇地说,“有人说你是——”
“是什么?”艾艾好奇地问。
男人却迟疑了,他保守地说:“我不敢说。”语气间带着一种“你问呀,你快点问啊,你多问点,我才有可能说。”的嘚瑟感。
可是艾艾没兴趣知道了,她笑着说:“没事啊,别人怎么说,不重要。现在你认识我,你自己重新评价我。别人怎么说,都是他们自己的想法。你自己认识了我,知道了我是怎么样一个人,才是你自己的想法。”
然后,艾艾爽利地走开了。
有些人的圈子很小,如果有些新鲜的人物,有些特别的事情,他们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兴奋不已,唯恐天下不乱,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想法,给别人贴更种标签。
现今很多的新名词也就是这样来的,例如“戏精”。
至于真实性,没人理会,也没人在乎。
大家只想得到新大陆那一瞬间的兴奋感。
明星利用这样的人,博取眼球。而一般人消费着没有凭证,似真似假的新闻,度过自己无聊的时光。
以前,别人喊“三八”说的正是那些街头巷尾窃窃私语的妇女,嫌弃她们把事情传来传去,越描越黑的本事。可是现在,“八卦”已经成为一个专栏,已经成为一种行业,已经是一个成行成市的风景。
当然,也是一种合法的谋生手段,有人买单即可。
毕竟,要出名,有人留意是前提。
我们都是凡人,不能不食人间烟火。
有人在博客里照各种奇形怪状的照片,写上“戏精”的留言,也会有一万多条关注率。
有人不穿卫生巾,一路流着经血,跑完马拉松,也可以上新闻,接受采访。
有人辞职后,写下文章,揭露自己待过的行业的黑幕,也一样可以惊动无数人。
这个世界怎么啦?
这个世界也没怎么啦。只是因为通信发达了。很小的事情,就可以炸出很多个哈姆雷特的想法,引起很多种“蝴蝶效应”,产生无数的衍生现象。
资讯膨胀的时代,就是这样。
以前,我们要等第二天的报纸,才知道南京解放了,国民党再也不会回来了。
以前,我们要看电视,才可以看到春晚,知道杨丽萍又编了一支新舞,特别特别好看。
现在,小小的5.0英寸手机里,就可以知道特郎普又在跟伊朗过不去了,就可以搜索到更多的某某明星家里出事。
其实,依旧没怎么的。
如果你执意要在艺术界,“戏精”(夸张,浮夸)是你觉得最适合,最快捷的道路,那就一条道走到底,红得发紫,胜利到最后。像Lady Gaga那样一夜红透天,走完别的歌手十年才走完的成名路,有何不可。
不过,是一场求仁得仁而已。
我在知乎上搜索似乎有人把那些平日里爱开玩笑,爱逗乐的朋友的琐事写出来,然后贴上“戏精”的标签。
我的身边如果有这样一个朋友,我会特别珍惜他,甚至陪他一起乐的。
身边能有一个整天乐的朋友,还怕没有正能量,还怕做不成事情吗?
这样的朋友,才可以让我们觉得这个世界,天塌了,问题还是有办法解决,不必愁,不必忧,勇敢面对就是。
而其他人的想法,我只能这样认为了:
要么别人的无数评论是你扶摇直上的阶梯,要不别人的翻白眼只是你的过眼云烟。
不然,你就只能年年岁岁地压抑自己的渴望,唱着陈奕迅的《浮夸》,在歌里继续找着不得志的同感。
一辈子默默无闻的做个观众,还是入世痛痛快快地经历一场好?
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生活嘛,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文末,我摘抄三段段亦舒的文字,且当共勉:
“靠名气行走江湖,笑,由人,骂,也由人,都是人家给你的面子,受不起这种刺激,只好回家抱娃娃。名气,来自群众,可以给你,也可以拿走,到时谁都不提你,你才要痛哭呢。”
“够大方的,看完一笑置之,自问气量小,干脆不看亦可。这门学问你一定要学,否则如何做名人,动不动就回骂,或是不停打官司,都不是好办法”
有人一直关注你,而且是有很多人一直关注你,那你就大红大紫了。
求还求不到,所以“戏精”就“戏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