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初来铜仁四小的第一节美术课,自我介绍完毕,请同学们向我介绍本地风俗特色,我印象极深的是他们说清明节吃社饭,而且极好吃。我想象不出孩子片段语言描述的社饭啥样,知道有米饭,有野菜,能与我北方的饼卷鸡蛋芝麻盐口感比吗?
今天,我们一行十多人,应邀去同事杨玉舟老师山里老家玩。我们潍坊四姐妹猜着是去看油菜花吃午饭,欣然前往。车在山路上蜿蜒环绕,途中了解到杨老师的老家已没有亲人居住,老房子在前几年的山洪中冲的只剩一棵树,他就又花了三十万元左右重新选址建房。心中不解他的做法,还不到退休年龄,离市里这么远的深山,建套房子空着干啥呢?近两个小时,我们抵达了一处山顶,杨老师的新房,就建在马路边的一处空场上,贵州这边实行村村通路,可这条水泥路只是一天窄窄的单行道,他们说村子小,很少有会车的情形。我看附近还有四处新建的房子和一座老房子,这四五家就是一个村子了?
站在杨老师家的院子里,对面视野开阔,远处又有高山环抱,山上绿树葱茏,浅粉色的野樱花像团团烟雾处处氤氲,偶尔听到公鸡打鸣声,稍近的山坡有层层梯田,碧绿的蔬菜和金黄的油菜花点缀其中。那么安静,那么踏实,突然理解了杨老师建房的心情,在大山的怀抱里,如同在母亲怀里。
到时十一点多了,杨老师和爱人已经在准备做饭。我们帮不上忙,就去挖野菜,只挖到一点鱼腥草,怕人家等吃饭,急忙赶回。我去灶间,发现他们在用大锅炒腊肉,一会放上一盆剁碎的绿菜,我问这是啥菜?杨老师说要做社饭。我脑海中马上浮现出孩子们的介绍,就问是不是清明节你们吃的社饭?几个本地同事七嘴八舌介绍了社饭的习俗及做法。清明节本地风俗,以侗族为主,必须做社饭祭奠死者。社饭做法复杂,十二道工序,将腊肉、青蒿、野葱叶片、青蒜苗炒好,拌入七八成熟的大米和糯米米饭中,再闷至米熟,口感非常独特!听到这介绍,我特别期待品尝!我边听同事介绍边拍照,几种菜不是一次都到上,而是分次序加入,工序真是繁琐啊!有个潍坊同事过来说:怎么老炒这个菜?过来好几次都在炒这个菜!我自豪滴说:这是做社饭,本地传统美食呢,要十二道工序!
时间很快一点多了,有个潍坊同事说:怎么还不吃饭?主人说:是请你们吃晚饭啊。闻言大家一通大笑!交流方知,本地人大多一日两餐,早饭十点多,晚饭下午吃,午饭没得!
我很喜欢,好饭不怕晚,能尝尝社饭就行!我就走到边上山坡玩,山坡上到处是星星点点的各色野花,菜地里青葱碧绿,生机盎然,不知名的树木枝芽萌动,花蕾欲绽;远处山峦叠嶂,青烟缭绕,很静,很美。
又回到杨老师家忙了一会,终于开饭了!杨老师用两口大铁锅炖了两锅鸡和排骨,长凳上摆满腊肉、腊肠、炒地菜、炒鸭脚掌野菜、炒白菜苔,社饭一大锅,杨老师和爱人的热情款待让我们感动极了!直接上图说明吧!
我先吃了一小口社饭,米饭的清香,腊肉的烟熏香,青蒿独特的香味,再加上野葱和蒜苗的滋味,在口中逐一体味,最后混合成社饭特别的香味,留在我味觉的记忆中!
感谢杨老师和家人的热情款待,感谢我的好伙伴们!